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一线调研 详情
绿满山川富淅川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李沅津
  • 作者:杨振辉 记者 范亚旭 王帅杰
  • 2020-10-29 10:33:54

河南省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但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深度贫困县。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我们扛稳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重任,以‘两山’理念为引领,以绿色脱贫为主线,立足县情,确立‘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绿色发展路径,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制定好短线、中线、长线规划。短线发展中药材、大闸蟹等“短平快”产业集群,确保短期可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杏李等生态林经套种产业集群,确保中期可致富;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确保长远可持续小康。

2016年春,淅川县引进生态农业公司,在老城镇下湾等滨水村庄发展软籽石榴,下湾村268亩坡地全部流转。公司从村内招工,负责林果管护、采摘。县里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三权分置、利益共享”模式,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公司,农户实现“一地生三金”:土地500元/亩流转给公司,农户得“租金”;公司把栽好后的果树反租倒包给农户,每亩720元,农户拿“薪金”;果树收益时,农户和公司按1∶9分成,农户又拿到了“股金”。

对于靠近景区、水库的贫困户,淅川县立足区位优势,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农家乐、宾馆奖励扶持办法,把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精准受益,让好风景变“好钱景”。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乡村旅游示范园40家、农家乐和特色民宿5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余万人次。2019年旅游业综合效益36亿元,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

今年2月,淅川已正式脱贫摘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