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大雪已至。尽管是时值仲冬,然而笔者一行穿梭于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一个个花瑶古寨。一曲曲美妙动听的“花瑶咚咚歌”在耳边回荡;一个个游人如织的场面在眼前展现……
虎形山瑶族乡位于雪峰山脉南麓的崇山峻岭中,隆回的西北部,距离县城100余公里,平均海拔1350余米,素有“小西藏”的“雅称”。“六月盖棉絮、八月飞霜雪”是它恶劣气侯的真实写照。“有女莫嫁虎形山、酷暑六月也飞霜;红薯饭就萝卜汤,年年月月饿肚肠”……一首首悲怆落寞的歌谣,更是真实地唱出了这里曾经的贫穷落后。
正当笔者一行诧异虎形山瑶族乡华丽蝶变时,陪同采访的乡党委书记一语破的: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实行精准扶贫政策,瑶山彻底改变旧模样。
邵阳市委常委、隆回县委书记王永红和同事们在大花瑶景区调研工作。(米扬 摄)
换貌先换脑,个个思路活起来
虎形山瑶族乡辖12个村、1.7万人,其中瑶族同胞8000人,由于其服饰艳丽而称之为花瑶。1.7万瑶汉同胞祖祖辈辈居住在崇山峻岭中,交通设施落后,信息闭塞。于是,生活在这里的瑶汉村民们一直沿袭着代代相传的“养猪过年、种田吃饭”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瑶山上村民群众的贫困生活一直是党和人民政府的牵挂。历届隆回县委县政府都在为改变瑶山的落后面貌而寻找着良策,也曾采取多种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帮扶。由于他们根深蒂固的生产生活观念一直没有彻底摒弃,同时因瑶山有着 “十年九不收”的恶劣自然条件,因而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群众一直过着穷日子。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宛如春风吹拂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此隆回以及虎形山瑶族乡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迈上了新征程。
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从县直部门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一个个扶贫工作队,分赴一个个花瑶古寨,住在瑶寨、工作在瑶寨。
2018年5月6日,刚来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履职的县委书记王永红,当天即驱车100公里走访虎形山,与瑶汉贫困农户、镇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贫困群众代表座谈,挖掘瑶山一直“穷的根源”。
在县委书记的垂范下,扶贫队员们是白天走东家、串西家,访民情;晚上与村组干部一道讨论分析。村民群众穷的根源是:绝多数的人只知道种田是为了能吃上饭,养猪是为了能过上年;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想法不多、路子不广。
于是,一个个扶贫工作队依据驻村的实际,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一方面广泛宣传、科学解读党的扶贫政策,使每一位村民群众明白自己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应承担起来的责任和使命。让一个个村民群众在认识上发生蝶变:不是党和人民政府要我脱贫,而是我要脱贫。彻底根除我脱不脱贫无所谓,反正有着党和人民政府管的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引导村群众转变观念入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阔村民群众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致富本领。各个扶贫工作队经常从省、市、县请专所驻村开展技能培训,或邀请种养殖致富能人来花瑶古寨现场传经送宝。同时组织村组干部、村民群众赴县内外决胜脱贫攻战先进村、富裕小康村参观学习。启发村民群众自觉摒弃“种田吃饭、养猪过年”传统观念,养成种田、养猪同样能发家致富的信念。
美丽的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花瑶古寨景区。(吴名 摄)
如今,瑶山的村民群众跳出了自种自给惯有的生产模式,学会了依托资源优势,成立了金银花、猕猴桃、农家乐等一个个合作社,抱团发展产业。农忙时在地里精心培管金银花、猕猴桃、尾参等经济作物;农闲时或在家里为一些土特产店加工瑶山独特腊肉、猪血丸子等农产品,或开一个农家乐,用古朴的花瑶民俗风情和醇厚的瑶山美食赚着游客的钞票来。
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是一个古老的花瑶山寨,也是一个省定深度贫困村。2014年,湖南大学派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在扶贫工作队的引导和启发下,村民群众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越来越宽广。金银花、优质稻、农家乐、挑花艺术品等成了白水洞村村民致富的一个个朝阳产业。白水洞村党支部书记邓碧前如是说:“白水洞村的村民还是过去那一群人、土地还是过去那块地,今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是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过去,我们只知道水田种稻、地里种菜。后来在湖南大学扶贫工作队的启迪下,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种植业,能“花”的则种金银花、能稻则种优质稻、能果则种狒猴桃等富硒水果。如金银花一个产业每家每户的纯收入2万元以上,富硒优质米市场价卖到80元一斤。想不到白水洞村的土地上也能种出金蛋蛋!”
抓产业发展,家家钱袋子鼓起来
凡是在虎形山瑶族乡工作过的老一辈一提起瑶山,直摇头。那里的自然太恶劣了,交通、信息闭塞,土壤贫瘠而田土全是挂在一个个山旯旮里陡坡上,气候又常年低温寒冷、多雨,水稻是十年九不收,猪牛羊是三五年养不肥……
2014年,全乡12个村中贫困村占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82户,贫困人口3294人。全乡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瑶山漫山遍野能见着野生金银花,于是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实地考察,确定在小沙江地区(含瑶山)因地制宜发展金银花种植种业。那时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值逾12亿元。当瑶汉村民群众看到致富希望时,在一场“南方山银花有毒”的舆论风波中,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原点……
由于金银花价格低迷,失望的瑶汉村民群众纷纷砍了金银花树去种玉米。咋办?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瑶山发展金银花产业正好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一方面在小沙江(含瑶山)金银花生产区全面推广金银花无硫烘干技术,采取蒸汽杀青、电烤房烘干方法,保证金银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改良品种,提高南方金银花品质。此外,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药监部门的支持,简化南方金银花入药方审批程序。在些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本土的“湖南盛世风花生物有限公司”、“湖南鸿利药业有限公司”等金银花加工龙头企,提高金银花的收购、仓储、加工能力,稳定金银花市场,确保价格逐年上扬。今年,金银花鲜花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16元。
为让瑶汉村民群众坚定种植金银花的信心,县委县政府要求扶贫工作队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思想通了一户便发展一户。当大家看到“金银花开”金银来时,纷纷加入金银花产业发展行列。目前,虎形山瑶族乡的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今年全乡金银花的总产值1.8亿元,全乡村民群众人平纯收入3000元以上。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花瑶古寨游人如织。(陈黎明 摄)
根据瑶山适合种植延季节蔬菜优异的气侯资源,该县部署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村民们发展延季节蔬菜产业,运用“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群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让村民们种植延季蔬菜有技术支撑、有销路保障。现在,延季节蔬菜是瑶山另一个致富产业,瑶汉村民们挣钱的“绿色银行”,如虎形山瑶山萝卜已成了延季节蔬菜的一个品牌,畅销长沙、广东等地。为了把瑶山的延季节蔬菜产业做优做强,该县招商吸纳民营资本参与土地流转,打造好一个个优质延季蔬菜基地。如湖南长运隆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崇木凼村土地流转1200亩发展延季蔬菜生产基地,运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并在长沙吉星蔬菜批发市场建好3家直营店,实现了产销两旺目标。崇木凼村6组步泽战,是典型花瑶贫困农户。步泽战告诉笔者:土地流转搞蔬菜种植基地好,比自己种的收入不知多好多倍。每年土地入股能分红,自己在基地打工收入也有2万多元。其实在崇木凼蔬菜生产基地里务工的象步泽战这样的贫困户有55户,都是因为有了土地分红和务工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从面过上了富裕生活。
在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的支持下,虎形山瑶族乡除了金银花、延季蔬菜产业兴旺外,瑶山腊肉、高山云雾茶叶、中药材和旅游等一个个产业也是蓬勃发展。昔日一个个穷窝华丽逆袭成为美丽山寨,其中白水洞、崇木凼获得“湖南省美丽乡村”称号。2019年,虎形山瑶族乡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全乡瑶汉村民群众人来纯收入10240元,是2014年的5倍多。草原村6组村民花瑶同胞奉族晚的言语中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他介绍说:现在瑶山的村民们哪个家里在银行没有十几万元的存款?富裕的家里还买上了小车……
促文旅融合,处处旅游火起来
虎形山瑶族乡自然风光旖旎、人文资源丰富,有着独具民族风情的花瑶婚俗、民族特色浓郁的“讨念拜”、“讨僚皈”花瑶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贵产的花瑶挑花和花瑶呜哇山歌;有着江南格调的全木结构民居,有奇山异石、参天古木、峡谷飞瀑、花瑶梯田、金银花海等秀丽的自然风光……
由于虎形山瑶族乡地处崇山峻岭,基础设施底子薄,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直谋划挖掘花瑶文化旅游资源,做好旅游产业文章。隆回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全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需要建设的任务重而投入大,无法在短时期内完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这些年来隆回发生了覆地变化,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决心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
为了做好旅游产业这一篇文章,邵阳市委常委、隆回县委书记王永红和县长刘军经常上瑶山,或调研,或现场办公,全力推进虎形山花瑶名胜风景区内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县财政共投入资金6亿余元,提质升级改造和新修建通往旺溪瀑布、大托石布、龙瑶幽谷、白水洞和崇木凼花瑶古寨等景区的公路;投入资金近亿元,提质升级改造中国花瑶游客接待中心,完善游客接等服务功能。在加大交通运输、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布局景区景点上功夫,邀请国内著名的旅游景区规划团队统筹规划设计。
如何把一个个景区按规设计建设、包装和经营好?201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面向全国招商,比较后引来了实力厚、口碑好的湖南雪峰山大花瑶旅游公司。虎形山花瑶名胜风景区内的景区景点建设是如火如荼,目前,旺溪瀑布、龙瑶幽谷、瑶王殿、崇木凼和白水洞花瑶古寨等景区功能完善、游客如织,从而结束了隆回有景区不能游的历史。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古树公园。吴砾星 摄
一个旅游产业能否兴旺,离不开文化元素。隆回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花瑶民俗和花瑶文化深度融合于旅游产业中,景区景点的打造充分彰显花瑶民俗和文化特色。
如何做好文旅融合文章?隆回县委县政府一方面是抓好花瑶民俗和花瑶文化的传承。在虎形山瑶族乡建好了花瑶挑花、呜哇山歌、炭花舞等民俗文化传习所,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带徒传艺,让花瑶民俗文化代代薪 火相传。同时,把花瑶传统的呜哇山歌、拦门酒、打蹈、炭花舞等民俗融入到旅游项目中。另一方面契合“讨念拜”、“讨僚皈”等花瑶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旅游活动,把花瑶的“讨念拜”、“讨僚皈”传统打造成旅游产业品牌。在此基础上,指导湖南雪峰山大花瑶旅游公司打造颇具花瑶文化特色的“花瑶喜宴”,让游客们身临其境品赏花瑶民俗文化宴会。再一方面是用文化活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与潇相电影制片厂合作,把虎形山花瑶名胜风景区打造成电影拍摄基地,《印象花瑶》等多部电影在虎形山花瑶名胜风景区拍摄。今年8月承办了2020湖南省夏季文化旅游节,以“云上花瑶”为主题2020湖南省夏季文化旅游节作为全省唯一文化旅游品牌在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夏季)推介活动”精彩亮相。今年10月,策划组织举办了32对扶贫脱单青年集体婚礼,全方位展演了花瑶奇特婚礼民俗文化和美不胜收的花瑶风情。
随着旅游高峰一浪高过一浪,组团来的游客、自驾游的游客天天络绎不绝,也让瑶山的第三产业也火了起来。在草源村开农家乐的美女老板谭敏珍天天是乐开了怀,她说:“全乡象她一样的农家乐有65家,家家生意火爆。过去是夏天火、冬天淡。想不到今年冬季来瑶山游的客人乍有这么多。有些游客是提前半个月电话预订餐位和房间了……”
近八年来,隆回县委、县政府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县129万人民奋力书写了精准扶贫的时代答卷。今年2月29日,隆回县获湖南省政府批准摘帽,并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高质量脱贫后怎么干?该县现仍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持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同时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国县域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