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发布会现场
“皇后之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考古界声名显赫,在普通人眼里也是弥足珍奇。然而,半个世纪以来,这件稀世珍宝是如何被发现的却鲜为人知。12月15日,陕西作家许海涛中短篇小说集《藏家:那些流传民间的收藏传奇》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首发,孔忠良作为该书开篇之作《皇后之玺》的主人公,现身发布会,讲述了他与“皇后之玺”那段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
许海涛为读者签名
用收藏传奇讲述中国故事
《藏家》作者许海涛,1969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他专注民间收藏近三十年,经见、过手数万件民间古董老物,与数百位民间跑家和收藏家相交甚笃,可谓“跑家里的作家,作家里的跑家”。其作品短篇小说集《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长篇小说《残缺的成全》特别是在古玩界颇具影响,读者甚众。
许海涛新作《藏家》以中国第一帝都——陕西咸阳为大背景,由13篇故事组成。13岁的农村少年在水渠里捡到的一枚白石头章子,怎么就成了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镌刻“游熙”二字的古剑,会是“杀神”白起的佩剑吗?神秘的太极石,隐藏着画家和鉴赏家怎样令人唏嘘的故事?1967年40元人民币买到的一把200多岁的斯特拉地瓦利小提琴,真的价值上千万美元吗?还有,难以割舍的拴马桩、勘透人心的卷缸、较量眼力的今古名画、失而复得的白泽……作者通过一线视角,用世情小说的笔法,描摹“跑一线”的一物一人一事,揭示珍宝被发现、被交易的细微、奇妙、曲折过程,透示跑家和藏家充满民间的寻宝智慧,讲述由寻宝、藏宝引发的传奇,兼具可读性和知识性。
发布会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说:“《藏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群民间收藏家在收藏之路上的喜怒哀乐,既有对老物件的独到见解,又有对藏家心理的真实反映,既有对关中历史文化的描写,又有人情世故的点拨,为民间收藏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藏家》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也是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的体现。”
“皇后之玺”的发现者孔忠良给读者签名
非虚构小说是最大亮点
许海涛介绍,《藏家》最大的亮点和看点是,首次以非虚构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半世纪前孔忠良捡到皇后之玺的全过程。
据了解,“皇后之玺”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皇后印玺,玉玺主人是年代最早的皇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着深厚、广泛的影响力。然而,自1968年“皇后之玺”被发现至今,仅有一些散点式的报道。为了还原当时发现“皇后之玺”的真实故事,许海涛于2018年夏,与“皇后之玺”的发现者孔忠良深聊了三晚,然后用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少年孔忠良在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附近捡到稀世珍宝的全过程。
现年65岁的孔忠良说:“许海涛问我13岁时候吃的啥饭,穿的啥衣裳,我爸我妈长啥模样,窑洞里咋摆设,捡到皇后之玺的时候天上有啥,地上有啥,空气是啥味道,细得不能再细。我负责任地说,捡到皇后之玺缴给国家的全过程,今后就再别问我了,以许海涛写的书为准!”
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许海涛说:“散落在民间的一件件古董,都镌刻着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历史,就是乡愁。跑家走村入户收古董,藏家坚守根脉和乡愁。藏家的故事,总能让我们穿过历史的沧桑,透过一件件遗存的实物,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和生活的本真。”
纪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
著名作家、书评人韩浩月说,许海涛的文笔具有丰富而充沛的文学性,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与历史背景。《藏家》从陕西的文化与历史深处,生动地打捞出了一串鲜活的人物与故事,是一部具有很强阅读价值的小说集。《藏家》的写作与出版,是陕西文学创作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鹏程评价《藏家》:“许海涛的小说是记录市井寻宝的奇文,有文化、有民俗、有惊喜、有情怀、有感悟。作为一名热爱且痴狂老物件的跑家,作者以深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去讲述每件珍宝的前世今生,更努力去启发普通大众生发灵感;以亲历者、转述者、全观者等多种角度来讲述民间寻宝藏宝的传奇故事,求礼于野,求宝于民,纪实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融而为一,以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丰富的市井文化补充了大历史,表现出精湛的叙事艺术,开拓出小说题材的新领城。”
读者张茜说,许海涛的小说《藏家》不仅仅表现一件件藏品的传奇,更表现了生活的千姿百态,命运的跌宕起伏,人生的悲喜离合,特别有味道,特别有嚼头。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