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哈达铺:昔日长征“加油站”
今日红色文化“网红”打卡地
  • 来源:新华社
  • 编辑:陈欣瑶
  • 作者:郎兵兵 张百慧
  • 2020-12-21 19:16:01

新华社兰州12月21日电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角的“集市小镇”哈达铺却热闹非凡。

  这座甘川古道上的小镇历史上就以物产丰富、集市繁盛而闻名,现在红墙木门的临街铺面依然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客商和乡民。不论是米面粮油,还是名贵中药材,哈达铺总能让人满载而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坐落于岷山脚下的古镇哈达铺,因中国工农红军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而有了更加响亮的名字: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哈达铺是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馆长路晨霞介绍,哈达铺被红军将士亲切地称为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过去哈达铺为红军“雪中送炭”,如今红色基因让哈达铺更加红火。红军在哈达铺的驻留为这座历史古镇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和感人的红色故事,如今这些丰厚“红色”底蕴正变成促进哈达铺发展的最强动力。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升温,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人数不断增多。尤其是2017年兰渝铁路修通之后,客流量成倍增长,长征“加油站”哈达铺已成为干部群众传承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红”打卡地。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张馨文介绍,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5月份才开馆。可是刚一开馆就进入旺季,“七一”前后迎来客流高峰,每天接待散客3000余人次,企事业单位团体超过40个。

  红色旅游不仅助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也带“火”了当地经济。“旅游的人多了,来我们店里吃饭的人也多了。”47岁的付红海和妻子在红军街上经营着一家叫“长征路酿皮”的小吃店。他说,旺季的时候他家店一天能卖800元。

  40岁的杨红菊千里迢迢从新疆来到哈达铺,终于圆了儿时的梦。2000年她随家人搬迁到新疆时,纪念馆还没有修起来。

  通过这次“圆梦”之旅,杨红菊看到了家乡的巨变。她自豪地说:“老家比我走的时候变化大太多了。我要把拍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和快手,让朋友们都能看见。”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