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鲍淑君
12月26日,中国(洛阳)沟域生态经济发展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专家鲍淑君作主旨演讲。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议论坛,与大家就这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与绿色产业发展为题做一个交流,刚才尹部长和陈主任都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我也受益匪浅。
坦率的讲,当时主办方几个月前跟我第一次联系的时候,说能不能讲一下黄河国家战略和沟域经济,我个人对黄河还是相对比较了解,从当时读博士开始就研究黄河,到后来参加工作一直在参与黄河的相关工作,但是确实对沟域经济不是特别了解。
今天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非常的感谢。为什么定这样一个题目呢?我想从我前一段时间深入的学习咱们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来看,我觉得洛阳市的领导认识还是非常到位的。沟域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沟域经济,而是以沟域经济为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甚至整个城市的三产深度融合。
正如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真正实现绿色产业发展,所以最终就确定了这么一个题目,刚刚两位领导的发言高屋建瓴,非常的精彩,我讲得不足之处,也请大家多多包含。
我的报告主要分为4个部分:
第一,重温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领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论述;
第二,与大家交流一下国家有关规划纲要总体思路以及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的情况;
第三,谈一下黄河国家战略下,我对洛阳绿色产业发展的认识。
第四,交流一下目前践行国家战略的“1+N+X”政策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是高度重视黄河,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也就是在那个会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1月3日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黄河国家战略又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指示。
我个人理解,去年9月份的这个会,总书记主要是从生态保护这个角度进行了非常重要的论述,1月份这个会更侧重于高质量发展,今年8月31号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这两年总书记行遍了沿黄9个省区的6个省区,从2019年的7月份到内蒙古,然后甘肃,还有我们河南、陕西、山西、宁夏等等,非常的重视。
为什么总书记这么重视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历史上其实就是一部治黄史。5000年来炎黄子孙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繁衍生息,但是同时也受害与黄河与黄土造成的水患灾害,留下了宝贵的治黄经验。
刚刚尹部长也讲到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等,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在当代,黄河一样非常重要,我国整体的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这么一个布局。
从最南边的推进海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直往北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我们北方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最北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6个我们国内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加上一个对外开放的“一带一路”倡议。
在这样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来促进沿黄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为它是落实“两山”理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促进全流域协同合作、缩小南北方差距、促进民生改善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在需求,最终我们也要实现保护和全程弘扬黄河文化。
总书记说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因为黄河是咱们国内的第二大河,世界第五长河,跨越了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整个流域截至到2019年底总人口占到了全国的近1/3,也就是4.2亿,GDP是占全国的1/4,所以对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河的治理,我们实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水沙治理到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还有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这些年来在总书记亲自提出的16字治水方针的指导下,也就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指导思想下,成就还是非常突出的。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还是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集中在4个方面,比如说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风险,流域的生态环境还是相对比较脆弱的,水资源保障形势也比较严峻,发展质量还是有待提高的。
所以,总书记指出黄河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表象是在黄河,根子是在流域。
基于以上的成就还有问题,提出了主要的目标任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核心理念,三类治理,三大统筹和总体目标。
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下国家有关规划纲要总体思路,还有各地落实的情况。在这个规划纲要里,我们主要划分成了上中下游3个不同的区域,上游主要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重点,中游是突出抓好水土保持,而下游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黄河领域的长治久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目前我们也在着重抓水沙关系的调节,调水调沙,还有防洪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的提升。
我们来看一下黄河领域水资源集约利用的情况,总书记也指出黄河领域一定要坚持以水定成,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来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转变。
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就黄河产业的发展,因为刚才主要还讲了生态保护,其实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为产业对一个地方来说,才是真正的刚需,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黄河流域及全国各产业人均增加值的情况,还有黄河流域GDP和3次产业增长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以及黄河流域全国各产业年均增速的比较,还有黄河领域地区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占比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所以,总的研究下来,发现黄河流域的产业发展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所以,在规划纲要里就提出了一定要建立黄河流域的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在这4个方面加强:
方面1:流域科技创新,刚刚两位领导也突出强调了这两个方面,特别是在目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尤为重要,以及建设流域的能源基地,还有流域制造业,以及非常重要的和咱们洛阳息息相关的流域农牧业的发展。
在区域城乡发展方面,有这样5项的任务:
任务1:沿黄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建设。
任务2:沿黄重要战略腹地城市建设。
任务3:沿黄发达地区县城发展。
任务4:沿黄美丽宜居乡村。
任务5:沿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问题。
文化在这个规划纲要里是浓墨重彩的一大篇章,包括黄河文化遗产如何传承,黄河文化基因以及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打造,还有我们怎么样才能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等等的这几个方面都有一系列的任务要求。
要想实现我们之前提到的生态保护、产业、文化发展等等这些目标,我们要着重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刚刚陈主任也强调了这一点,如何创新构建黄河流域的管理体系,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我们现在也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之前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提出来之后,这个一直在探索,这5年以来已经形成了长江经济带一个比较好的模式,比如说绿水等等的,我看有浙江的领导和同事今天也来参加了,可以与我们做一个交流。
但是,黄河我们下一步也要在这个方面着重下功夫,以及区域协同协作机制等等都需要一些体制机制上的突破。
这个也需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怎么样向黄河国家战略主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比如说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像中欧班列,以及打造国际的对外开放平台,还有我们也可以适度的参与一下我们相邻的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还有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国内的国家战略。
当然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的领导还有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刚刚陈主任也提到国土空间的问题,还有政策体系的支撑,还有工作机制的流畅,我们目前也在推动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这个办公室也设在国家发改委。
自从黄河国家战略提出来之后,各地非常积极在践行国家战略,实际上之前在规划纲要发展之前,很多省区也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我们大概梳理了一下,9个省区的情况,特别是河南省非常的积极,组织了很多的会议,做了非常多的实践性探索,还有我们洛阳。
要想把准我们洛阳未来发展的方向,我觉得离不开对河南省一个总体情况的了解,概况我就不展开说了。
其实河南省已经在国家战略角度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说防洪安全,能力提升的宗旨、目标、总体思路都是非常清晰的。还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也提出了三个坚持:管控预防、防控风险、三线约束、绿色发展以及协调共治和提升能力。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利的重点举措,在水污染统防、统治,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区域协同联动方面都有一些具体的举措。
河南的沿黄地区产业基础比较好的,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刚刚陈主任讲到规划一定要引领我们下一步产业的发展,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制造业以及新兴中小企业如何培育一揽子的是统筹性的,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在规划引领的前提下需要做高统筹协调发展。
这个是河南拥有非常好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但是也面临一些主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光是河南省洛阳市,其实是黄河整个比较普遍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说产业附加值偏低,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协同力不够,没有形成集群效应等等,这是下一步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就是在政策资金支持和生产要素保障两大都市圈协同,支持非核心建设方面,还要多做些工作。
刚才讲到文化在规划纲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篇章,对于我们洛阳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黄河流域所孕育的西安、洛阳、开封、郑州、安阳五大古都,其中有四大古都都在河南。
河南大黄河流域有世界文化遗产五处,居沿黄九省区的第一,占比占到了45.5%,纳入国家规划的大遗址有16处,居沿黄九省区第一,占比达到了24.6%,所以我们下一步着力构建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沿黄河大遗址公园走廊带展示黄河文明。
在国家的规划纲要省内的发展基础上,与大家谈一点我对黄河国家战略下洛阳绿色发展一点非常粗浅的认识。
洛阳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节点城市,市域面积81.8%都属于黄河流域,绝大部分沟域也属于黄河流域,沟域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21%,所以探讨黄河国家战略下沟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意义非常重大的。
但当前黄河流域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基础比较差,难度比较大,我发现在这方面,洛阳市委市政府政治站位非常高,正如学习到李亚书记讲话提出,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高度重视,始终把绿色作为沟域经济的底色,在这个“绿”字上做足文章。
我们大概的简单整理了一下规划纲要里面涉及河南和洛阳有关情况非常简单,相关有20多处,这几个和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打造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洛阳制造新引擎和河洛文化的新引擎。
这个沟域经济实际上跟特色农业发展关系非常的密切,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许多农牧产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部分特色农牧产品优势非常突出的,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和十分之一的粮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洛阳在粮食稳面积、提单产、保丰硕的同时,坚持与沟域经济为抓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建成53个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年均总产值达到了31亿,成效还是非常突出的。
因为我对咱们洛阳也没有进行过非常深入的调研,比较遗憾,昨天也错过了去现场学习的机会,下一步我也会加强学习,这里整理了整个黄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其实洛阳我想可能也有一些和这个共性问题相通的地方,比如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环境资源的约束还比较大。
资源性、重化工特征要突出,产业结构层次和绿色化水平偏低,关键要素供给不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缺乏龙头型城市或城市群的带动,领军型企业和产业园区等载体稀少,产业同质性强,分工协作关系弱,产业发展成本和风险较大。
水资源的问题,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流域用水缺口超过了9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有47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而且用水量占比超过70%农业方面,黄河流域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洛阳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在发展沟域经济上必须在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上下更大的工夫,跟大家分享几个其他方面的数据,我们目前黄河流域发展的基础确实跟其他区域相比相对比较弱的。
比如说2018年统计,黄河流域九省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5万,深度贫困县118个,分别占全国的30.1%和35.3%。
再有一个黄河流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均值是52.83%,比长江经济带低了9.82个百分点,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9%。
所以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我们下一步任重道远。针对以上的问题,目前这个状况提出了比较简单总体思路,就是我们未来洛阳绿色发展一个总的方向:牢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保障改善民生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要求,加快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洛阳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探索富有流域特色的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道路,刚刚尹部长讲到洛阳模式,我们怎么能够给他提供中国经验,为加快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区的脱贫致富来提供我们的中国样板。
我们也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洛阳未来绿色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山理论”转化,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统筹谋划因地制宜,以水定产、产水协调。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旱作农业,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培育我们龙头企业实现产业的集群集约发展。
主要目标也是到2025年我们如何实现重大的突破,内涵集约型、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到2035年怎样建立完善产业竞争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新型生态产业集群。
在国家和省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上,因为我对沟域经济不是特别的了解和熟悉,提出几点非常粗浅的认识,我把它概括为三七三五五。第一个三,就是坚持三大效益(政治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来提高产业发展的门槛,强化绿色发展的导向,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要记住的。
第二个七,就是着力打造好七个条件,重点推动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和竞争力的提升,刚才几位领导也讲到了如何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友好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来促进四链协同(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来引导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要坚持总书记提出的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因地制宜,统筹推进。
第二个三三,也就是三个创新,也就是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的创新,我们要通过建立这种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共享的机制,来实现上中下游分工合作协调,提升洛阳在流域产业发展中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快形成协调性均衡的发展格局,促进上中下游的联动发展。
五是五个围绕,就是围绕咱们洛阳地方的特色产业,还有产业生态化的融合等等来引导高端要素,加快集聚,夯实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支撑,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人才培养,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融资方面做一些创新的探索。
五大关系,我们需要处理好5个关系,就是战略、产业、模式、项目和区域之间的这些关系,真正落地一些重点的项目。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一开始也不用全面开花去贪图快和多,我觉得如果能够聚焦这么一两个重大的项目,给它真正的做出洛阳的模式来,我觉得在黄河流域的推广示范效应也是不错的。
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可能想的不太成熟,也是结合之前参与国家战略工作的一些启发,以及我们最近做的一些研究,包括在委里给中央上的一些政策建议。
两个点:
一个是洛阳的林果,苹果、草莓、樱桃其实都是质量非常好的,这个咱们之前的材料上写到,农业产业的链条,还是比较短的,特色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优质的农产品不多,缺乏能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特色品牌,我想我们这可以对标到国际市场上,不光是对标在我们省里和全国打出品牌,要对标到国际标准上去。
我前些年在我国驻日使馆工作的时候,日本市场上水果特别贵,我们吃西瓜都吃不起一个,只能买一片,一个西瓜非常贵,一片可能就几十块钱,100块钱。但是品质非常好,所以我们怎么样在这个走向国际市场上做文章,我觉得我们可以认真思考一下。
我简单的想了一下,也包括我们最近做的一些研究,如何打破绿色壁垒进入国际市场,这个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方面,怎么样帮助洛阳的企业获得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今年我们经过8年的谈判和欧盟正式签署地理标志保护和合作协定。
然后,在这个协定下因为我还负责一部分对欧盟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工作,这个欧盟国家是接受代替FFC森林认证的证书,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来增加我们洛阳农产品还有果蔬国际上的知名度、附加值和品牌溢价效益,这是想到的一个项目。
再比如刚才陈主任也讲的中药材,我知道洛阳有些地方中药材还是一个优势产业,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调研和研究,比如说黄河领域的宁夏,甚至是黄河流域之外的安徽,中药材还是品质不错的。
我们经过研究觉得洛阳是不是可以打造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生态中医药新型经济的增长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比如说红外指纹图谱检测技术,来实现这种全流程的追溯,推进中药材数字化标准及样本的建设,来实现中药材产业数字化、科学化和标准化、规划化、生态化,建立优质药材质量的大数据中心,就可以放在洛阳。
我觉得牵头做整个流域的中药材的交易中心,来推动黄河流域中药材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走向世界,来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这个在后疫情时代我觉得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这两个例子,也是我们在实践中不停的探索出来的,当然现在还有一些其它的考虑,时间原因就不展开了。
最后,简单谈一点下一步践行国家战略“1+N+X”体系的一点考虑。
今年无论是在两会上,还是8月31号的会议上,都对黄河国家战略做出了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示要求,国家发改委也在加快推动黄河国家战略的有关工作,加快形成“1+N+X”的规划政策体系及一个总的规划,就是黄河国家战略的规划纲要,还有N个相应的局部或者是专项规划,再加上X的政策体系,实施一批重大的生态保护工程。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这只是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说“幸福河”的研究,还有“八七”分水方案的研究,以及探索建立健全黄河流域市场化机制的建议等等一系列的。
通过今天这个会我也深受启发,我们下一步也可以加强对咱们沟域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
在实践方面,我们也在探索在国家这个平台上成立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以及黄河流域国家生态研究中心,黄河生态环保产业联盟和黄河生态环保专项基金,为这些国家级的平台也欢迎咱们洛阳如果感兴趣,也加入进来。
总之我认为以公益经济为抓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特征,顺应黄河流域治水兴水规律,也顺应发展赋能乡村产业趋势,是洛阳遵循规律,因地制宜的创新之举,并且已经在河洛大地形成了生动的实践。
衷心的祝愿在洛阳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能够讲好精彩的黄河故事,谢谢大家!
(内容来源: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