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头条 详情

振兴乡村,我们有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内蒙古代表团引起热烈反响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菁
  • 作者:曹茸 李昊 赵宇恒
  • 2021-03-06 11:13:26

“内蒙古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喜可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他认真听取5位代表发言,并发表重要讲话。殷殷关怀、谆谆嘱托,总书记的话让代表们倍感亲切和温暖,备受鼓舞和激励。代表们纷纷表示,要贯彻好总书记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总书记十分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琴告诉记者,“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过脱贫攻坚那么难,我们都已经做下来了,我们有信心把乡村振兴工作做好!”

  会上,李国琴就草原生态奖补和建立国家草种资源库等工作作了发言,她提出了三个愿望:希望农村产业活起来,村集体强起来,乡村人气旺起来。“乡村振兴最缺产业带头人和懂技术的人,希望国家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同时加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让老树开新花。”

  又一次和总书记见面,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党委副书记、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特别激动。她告诉记者,小庙子村顺利脱贫后,她的心愿也随之“升级”,就是带领小庙子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如何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同时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这也和我们村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更有信心。”

  “非常兴奋!收获很大!”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云波回忆起两年前自己向总书记汇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总书记说,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回到嘎查,吴云波一直在思考嘎查的路要怎么走。他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打造“玛拉沁艾力”品牌,建起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和生态旅游区。如今,东萨拉嘎查已经形成了一条从草原养牛到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这次,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这让吴云波备受鼓舞:“我们要继续打好基础,把产业链各个环节做强做大,把好质量关,打造绿色安全的好品牌,让更多农牧民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激动地告诉记者:“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和乡村振兴工作,回去之后我要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第一时间传达给村民,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总书记询问了河套灌区生态建设的一些情况,了解了乌梁素海治理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兵说,“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加深了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

  张晓兵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底,“这样产出的农产品才是生态的、优质的、绿色的,我们一定久久为功、苦干实干,把总书记对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和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治理的指示要求,实实在在地落实在巴彦淖尔的大地上。”

  总书记对内蒙古“一湖两海”的持续关注让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倍感振奋:“总书记的讲话中既有对内蒙古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和指引,今后的路子更清晰了。”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