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两会话题 详情
【两会话题·保供】稳住基本盘 夯实压舱石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菁
  • 作者:赵宇恒 梁冰清等
  • 2021-03-06 09:41:31

主持人的话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发展,积极克服洪涝灾害等影响,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全力落实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禽蛋奶产量稳定增长,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如何夯实基础稳生产,促进粮食价格稳定,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怎样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调控体系,保障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畅通?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意义重大。

  如何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米面粮油、肉蛋菜果等城乡居民生活必需的农产品能够产得出、供得上?代表委员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夯实基础稳生产

  粮食是民生之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粮食稳产增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稳产增产“五大行动”,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目标定下了,怎样落实好?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是代表委员们一致认同的观点。“要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家文说,2020年,该县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实行县长粮食安全负责制,并将粮食生产纳入乡村振兴综合考核,效果良好。

  谁来种粮,是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中绕不开的话题。“要促进粮食价格稳定,让农民得到更多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在粮食生产中一方面要严格落实玉米、大豆等生产者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帮助农民降成本;另一方面要用好专业合作社,提升规模效益,同时还要培养职业化的农民。

  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这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解决种业‘卡脖子’技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品种的角度提升产能、实现优质高效。”赵皖平说,除此之外,开源还要节流,要厉行粮食节约,减少损失浪费,建立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长效机制。

  管理与监管同样重要。张家文认为,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体系,全面加强粮食收购、仓储、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安全管理,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粮袋子”鼓了,“菜篮子”也要稳住。“高调”了一段时间后,近期菜价、猪价纷纷连续回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各项措施效果显著,随着新增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后期猪肉供需关系将会越来越宽松。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兴镇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此次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大黑龙江省蔬菜基地建设及国家政策补贴力度的建议。高向秋认为,为确保“菜篮子”安全,蔬菜种植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是大势所趋。他建议,在继续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水平,强化蔬菜规模种植的政策补贴力度,逐步建立蔬菜规模种植应对风险的补偿机制,增强蔬菜规模种植户对抗风险的能力。

畅通渠道增效率

  保供要送得到百姓餐桌上才算“有效”。保障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的畅通,就是在保障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广西百色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罗朝阳介绍,小番茄是当地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茄果类只包含茄子、青椒、辣椒、番茄,各地执行政策也不统一,小番茄很难享受“绿色通道”政策,这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大大影响了流通效率。“根据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降低经营主体成本的实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认为,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到了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盲目‘一哄而上’。要做好顶层设计,多部委统筹协调,省、市、县、乡、村分级布局,根据人口规模、农产品规模、特色农产品有区别地进行合理配置。”唐俊杰说,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行业应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主动应对愈加频繁的跨行业竞争,支撑经济社会高效稳定运行。

  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仍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流通主渠道作用十分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引入智慧化管理模式,以‘互联网+农批’为突破口,打造农产品批发市场线上线下融合交易平台,建设共享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数字化农产品流通体系。”

  构建农产品多元销售网络,完善生鲜农产品直销体系,充分发挥新型流通业态和“互联网”优势,可以在降低消费端价格的同时保护农民收益。“电商可以帮助农产品第一时间走入市场,减少农产品滞销,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应得的利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黄炳峰说。

应急保障定民心

  强化调控监管,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调控体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重要农产品供需的动态平衡,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同样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不久前,浪潮发布的《新形势下的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白皮书提出,新形势下,在粮食监管、收储、加工、贸易、应急保供等领域,加速粮食行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张家文认为:“要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提升储粮管理水平,保证储备粮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有保障。”

  去年年初,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部分地区农产品上市、调运效率受到影响。各地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保证了货源充足,将疫情对百姓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进一步降低突发因素对居民“菜篮子”的影响,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应急机制。

  “政府要发挥关键作用,一头连着基地,一头连着市场,解决产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徐大勇认为,针对突发情况,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预案,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打通全省乃至全国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发挥网上销售优势,及时将农产品从产地“送出去”。

  其中,吉林省进行了有益探索。春节前夕,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依托59家省级“菜篮子”科企融合示范基地,全面启动“菜篮子”对口应急保障基地建设,政府筹措安排专项资金,扩大本地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快速补充新鲜蔬菜供应,引导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就近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地区“菜篮子”市场供给,并及时发布“菜篮子”对口应急保障基地产品等信息,建立完善应急保障协作机制,成效显著。

  应急机制的快速响应,需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进行支撑,摸清家底、判断农产品供需结构则是做好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工作的底气。“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在全国建立信息网点,把某一农产品的品种、收获期、播种面积、总产量等信息统一发布到信息网点,统一调控,可以让种植者真正心里有数,心中不慌,避免出现‘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武表示,虽然当前政府有关部门都在加强监测预警工作,但是数据、信息不统一等问题给各方信息有效对接造成了阻碍,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建议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形成规范。”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宇恒 梁冰清 朱瑞 李慧斌

报纸截图1.jpg

【两会连线】

山东省潍坊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常祖领:

把稳产保供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聚焦“只增不减”要求,压实责任增面积。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产业振兴的“第一产业”,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

  山东省潍坊市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多年来始终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政治任务。202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获山东省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激励奖励3000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425万吨、增长0.92%,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向武汉、北京、上海等地紧急调运蔬菜10.96万吨。据统计,2020年潍坊农业总产值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王龙俊:

建立优质稻麦现代产业联盟新秩序

  江苏省是稻麦主产区之一,为了促进产销衔接,实现优质优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出优质稻麦现代产业联盟新秩序,建立由稻麦种植专家牵头,广泛发动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企业参与,服务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用麦企业的产业联盟,在适宜生态区推动稻麦品种和关键技术标准化、统一化,生产出品质稳定的商品稻麦,对接有需求的企业。

  让各方知晓所产稻麦的品质及数值状况,让商品具备品质标签,以交易市场为平台,连接流通企业、制粉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以质论价,通过优质优价购销,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品种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产销脱节、混收混储带来的品质问题。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文博

四川省内江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兆武:

坚决压实责任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作为农业大市,内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层层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深化“天府菜油”行动。

  近年来,立足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实际,我们大力发展代耕、流转、托管等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新型种粮主体,依托主体带动抓粮食生产,促进种粮规模效益提升;立足四川丘区农耕传统,我们引导鼓励群众以增、间、套等方式进行粮经复合种植,做足田坎文章,想方设法提高种粮农民收入。目前,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内江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达468.5万亩,目标产量在172.8万吨以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春春: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粮食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能够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但是也应清醒认识到,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不能放松警惕。尽管粮食供需总体宽松,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国内饲料粮缺口较大,去年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吨、玉米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同时,优质专用水稻品种、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品种仍然缺乏,加快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支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

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河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全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2020年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扛牢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始终保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高度关注,多次研究协调项目建设工作,省政府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省级重点督查事项。二是健全四项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理顺了项目管理机制、形成了多元筹资机制、健全了农电建管机制。三是狠抓五个关键,推进项目进度。通过抓前期工作、抓工程建设、抓关键难点、抓日常调度和抓考核评价,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连续3年在全国领先。四是按照五化标准,开展示范创建。按照亩均投资超过3000元和“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五化标准”,打造了54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树立现代农田建设典范和行业标杆。五是出台重要政策,构建制度体系。先后出台一系列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政策文件和行业管理制度。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王帅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