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两会时刻 详情
用什么来破解“不平衡”?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菁
  • 2021-03-11 09:44:12

“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指出,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到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治本之策的高度,值得深思。

  虽然,造成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因素还是在人。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的引领和带动。脱贫攻坚阶段,全国各地派往贫困地区的“外援”队伍成为不可缺少的“领头雁”;着眼于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全面振兴,培养一支留得住的本土人才队伍必须成为常态化的举措。

  人的因素同时也体现在国民素质提升对现代化的基石作用。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包含着品德、知识、机能、情感等多个方面。只有综合素质提升了,人们劳动才能更有效率、更有内驱力,社会才能更有凝聚力、更有向上力。

  从这个角度说,中西部以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关键是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教育,总书记提出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正是精准的解决之道。

  提升中西部特别是乡村教育水平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从教师、学校、课程三个方面进行精准施策。

  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那么现在更要着眼于实现“上好学”的目标。学能不能上好,有没有好老师很关键。比如可以借鉴结对帮扶的办法,东中西部以及城乡学校之间“一对一”帮带,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给中西部乡村教室挂上一面打破教育资源壁垒的屏幕,实现不同地区的孩子共享一个老师、同听一堂课。再比如给长期在中西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建立全方位激励机制,让他们涨得了工资,分得了房子,评得了职称等。

  长期以来,造成乡村实用人才短缺的原因在城乡两头。农村这头,本土实用人才接受成体系的专门教育机会不多;城市那头,农业院校毕业生又存在“非农化”就业现象。要破解困局,应该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的办学方式,以县域为单位建设一批中高职相衔接的农村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上充分对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创立学分银行,推动各类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机衔接。

  过去提起农村人才,无非就是会种地、会养猪、会算账。可如今,要适应快速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能产会销,善经营懂市场,能策划会包装,面对资方能宣传品牌,面对用户会直播带货。这就需要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积极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需求相匹配,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开辟新兴涉农专业,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农村电商、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等。

  最后,千方百计把人才培养出来了,更要用好,而要用好首先要留得住。要建立乡村人才分级分类的评价体系,让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待遇,职称上有通道,更要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软硬件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在乡村干事创业。让我们共同期待通过精准教育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能够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人生精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