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粮王是这样炼成的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王帅杰 李新义
  • 2021-07-14 14:03:01

6月8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小麦粮王”争霸赛上,该县张市镇沈家村陆爱东种植的“百农4199”亩产达到858公斤,他也因此获得的尉氏县“小麦粮王”一等奖,并获得了政府给的10000元奖励。

“俺叫陆爱东,是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种粮大户。俺在今年尉氏县小麦粮王争霸赛中以亩产1716斤刷新了俺尉氏县小麦亩产量的纪录,俺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嘞…..” 7月14日上午,陆爱东在自己流转地旁一边用手机遥控自己玉米田喷灌,一边神采飞扬给前来取经的群众分享着自己的致富经。

陆爱东以前在张市镇销售农资。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张市镇,在一片高标准粮田中总书记手拿麦穗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受到总书记话语的鼓励,作为一名“85后”青年农民的陆爱东开始考虑怎样让白面馍吃出新花样?怎样能让身边的父老乡亲得到真正的实惠,能让张市的粮食、尉氏的粮食产量更高。

“那一年,恰逢豫粮集团承包的117亩高粱地合同到期之时,俺当机立断,将手里所有的钱都拿来作为了土地承包款,为了让群众相信我、愿意把耕地流转给我,我以每亩950元的高价流转了这一块地。”

当时尉氏县土地流转费用一般是每亩500元,950元/亩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陆爱东第一次被种了一辈子地的父亲责骂,妻子虽然没说什么但是眼神透露出她的埋怨。面对家人的不解,陆爱东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更加努力的行动起来。

在县乡村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陆爱东成立了畅加合作社,通过与村集体合作,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实现带贫助贫;通过大面积集约化种植,使地边梗变成了可种地,无形中增加了土地面积;因为规模种植,使用的化肥农资等投入以拿货价计算,减少了中间商利润;同时以“合作社+合作社”的方式,他与富民农机携手,利用大型农机作业使土壤深耕,提升土地肥力,保障高产稳产;以“合作社+企业”的方式,与天源面业协作,种出品种纯的优质小麦,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04-0.06元出售,赢得了利益和口碑双重收获。现在附近11个村的致富带头人,纷纷通过个人和村集体两种形式与陆爱东合作。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恁看,这就是电信部门给俺修建的5G基站。农民种地,水利就是命脉。俺流转400亩地的浇灌在传统模式下得十来天,错过周期将直接导致减产。现在只要拿着手机遥控,几百亩地一两个小时就把地浇灌了。”

近年来,尉氏县以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村环境为重要抓手,每年发放耕地补贴1亿多元,建成高标准粮田8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超过65万吨。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该县张市镇以每亩3200元的标准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打造出高标准农田“升级版”,让万亩耕地变成高产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陆爱东一次流转400亩,其中种了160亩小麦,今年的平均亩产在六七百公斤。在“小麦粮王”争霸赛颁奖现场,受到鼓舞的陆爱东曾表态,“计划今年秋季再扩大一些小麦的种植面积。”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农村不是昔日种一簸箩打一瓢的农村,农民已经不是昔日的泥腿子了!俺有信心,有能力让全国人民的饭碗里都能盛有我们尉氏的、张市的粮食,俺勇当新时代的新农人!”

李新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