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书记”的金色田园梦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蒋仲良事迹宣讲

2021-07-28 10:11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李沅津

初春三月,天刚刚擦亮时,金兰村的田野中就有一个人赤着脚来回穿梭。或俯身观察绿苗的生长情况,或拔掉偷偷躲在绿苗中的杂草......他就是被村民亲切称为“赤脚书记”的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村民们都说:“这些年我们村变化太大了。蒋书记当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那是实至名归。他是我们心中的最美书记。”

他,自觉担当敢“领头”。20年前,蒋仲良放弃了自己的家具店,选择到金兰村当“领头人”——党总支书记。要知道,这并不是因为金兰村富裕,恰恰相反,当时的金兰村在芳桥9个村中长期排名倒数,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0万元,是一个“烫手山芋”。蒋仲良不想看着乡亲们一直穷下去,他有一个建造金色田园的梦。

上任后,蒋仲良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给村里“拔穷根”。他带着村干部连开三天会,谋划发展经济的方向:“金兰村是农业村,要增加村民收入,必须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认准了发展方向,蒋仲良说干就干,在宜兴率先成立村办合作农场。近400户村民将2780亩土地以承包权入股,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经营。他亲自担任场长总负责,五十多岁的他,每逢夏收夏种期间,从开镰收割到播种育秧,都是亲力亲为,哪里缺人哪里帮,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家。当年,合作农场给村民每亩土地租金加分红共930元,此外,村民在农场打工还有工资收入,人均年收入超过2.5万元。如今,金兰村已经一跃成为无锡地区强村富民工程的明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

他,创新开拓有魄力。金兰村没有工业,这一直是蒋仲良的“心病”。2010年,宜兴市财政拨款30万元给金兰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蒋仲良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他与村干部们商议后决定放弃这笔钱,改为向上级争取15亩建设用地指标,并且自筹了200万元资金,建起村里第一座标准厂房。由于靠近工业集中区,厂房还没建成就被预订一空,当年就出租获利30万元。随后几年,又建成标准化厂房1.1万平方米,引进企业40多家,每年出租获利100余万元。

蒋仲良还搞起了“订单农业”,种植的优质稻谷比普通稻谷收益提高20%以上。村里的“锦尊牌”大米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今年就能投放市场,金兰村土地产出的附加值越来越高了。

2019年8月,蒋仲良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他带领着8名成员再次启程,研究村级经济发展、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探索农业规模经营的新路子。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55岁的年纪本可以开始过上含饴弄孙的日子,但是蒋仲良却把他的时间留给了脚下的土地,把汗水洒向田野,他说:“成绩不是我个人的,都是集体的智慧,作为村书记我在这个位置上一天我就要担起一天的责任。脱贫攻坚,是要一点点做出来的!”这个敢接“烫手山芋”、致力“拔穷根”的“赤脚书记”,用自己的智慧与担当,让金兰村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他的金色田园梦,无限美好!

作者:宜兴市扶风小学大队辅导员 吕志轩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