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枫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莫志超
开学不久,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竹亭镇南池村的留守儿童彭锦淇就和在外打工的爸妈通上了视频电话。彭锦淇年龄还小,他爷爷因病去世后奶奶独自在家照顾他们几个孙辈,家里生活遇到困难时,奶奶要花上一个小时走路到村委会寻求帮助。现在,村里有了“亲情连线”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唐虎每个星期都会上门探访。通上了视频,彭锦淇的爸妈高兴极了,反复叮嘱孩子要听奶奶的话。“以后我们会经常上门帮助连线,你们就放心吧。”唐虎接过电话说。
彭锦淇家的变化只是袁州区聚焦留守儿童和老人等特殊群体情感需求,开展“亲情连线”的一个缩影。袁州区将此项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列入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规范化建设内容,把贴心、暖心服务送进群众心田。
在推进方式上,袁州区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阅览室(农家书屋)、儿童之家、微爱公益爱心驿站等功能室中已有的电视、电脑、耳麦、摄像头等设备资源,34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融合建设“亲情连线”工作室,实现“群众需求在哪里、平台就建在哪里”。
袁州区积极组织村(社区)专职党建宣传员及村“两委”干部全面摸排留守儿童、老人具体情况,与民政、教育等部门加强联系,共享信息,收集建立留守群体档案,帮助全区2391名留守儿童和887名留守老人开展视频通话4000余次,并建立了专门的台账。
为使服务更加精准,袁州区还组建了“亲情连线”服务微信群,即时与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沟通联系,听取收集意见、诉求。组织党建宣传员、村(社区)五老人员、科技能人、文艺爱好者、返乡创业人员、学校心理辅导员组成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根据服务对象和具体需求,精准化、个性化安排服务。
“‘亲情连线’不仅是打个电话、发个视频,让分隔两地的父母、儿女‘见面’,更是要提供综合服务和心理疏导,解决留守群体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袁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袁州区开展“亲情连线”视频通话服务4000余次,向外出务工人员500余人进行了政策宣传,提供心理咨询辅导160余次、法律咨询援助120余次,开展文体活动800余次,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了实处。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