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农事 庆丰收 这里的生活有点“田”

2021-10-14 11:09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兰宇

稻田捉鱼、割谷打谷、接力运粮、逛丰收集市......9月19日,2021丹棱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桔香稻田开园庆祝活动在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拉开帷幕,来自成都、眉山等地的上千位群众齐聚一堂,共庆丰收。

微信图片_20211014110606.jpg

看现场 赛农事,千人共聚庆丰收

在丰收的锣鼓声中,丹棱县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式拉开帷幕,由当地农民创作的民俗表演《敲起锣鼓庆丰收》、《娶亲》等节目相继呈现,用精彩的演出展示农业丰收的喜悦。当天,15组家庭和丹棱县各乡镇农民代表们,走进仁美镇兴农家庭农场,脱下鞋子、挽起裤腿,腰挂笆篓、手拿鱼罩,进入稻田,开始了捉稻花鱼比赛。

随着一声吆喝,捉稻花鱼正式开始,游客们弯着腰在泥田里仔细摸索着,仔细寻找、围追堵截,场边的欢呼声、指引声、催促声响彻整个稻田。“今天逮了4条鱼了,非常高兴,也非常刺激。”参加捉鱼比赛的游客余庭洋开心地说。

稻田中,还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体验田园乐趣。“我觉得今天的活动非常安逸,让娃娃来踩哈泥巴,今天一家人都耍得非常开心!”游客何思茹告诉记者。

随后,割谷打谷、障碍运输比赛也正式开始,各参赛队伍在稻田里“各显神通”,现场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大家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今天非常高兴,第一回打谷子,安逸!”游客黄地骏说。

这边农事比赛激情上演,另一边丰收集市也热闹开市。走进丰收集市,里面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有做工精湛的布娃娃、香甜可口的石墨豆花、丹棱冻粑等,获得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当天,丹棱县仁美镇新晋网红打卡地“桔香稻田”也正式开园,现场设有稻田艺术打卡、稻田餐桌、帐篷露营多个区域,游客可在这里尽享田园之美。

观变化 在农事活动中回味儿时乡愁

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变,使得人们不断在寻找着儿时的“乡愁”。“现在生活变好了,在丰收的季节更多地是感受到快乐,而以前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更多的是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来自丹棱县城的罗碧霞告诉记者,通过今天的活动,她回味到了儿时别样的乡愁。

微信图片_20211014110736.jpg

返乡创业,投身三农的丹棱县兴农家庭农场负责人黎可学对于“乡愁”有着自己的理解。“父辈母辈那个年代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农户更多的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解决一家人的温饱就好。”黎可学说,如今通过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保障粮食规模化生产,提高产量的同时,丰收节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通过打造农旅结合的共享经济让大家感受“乡愁”。

千人共庆丰收,一派欢声笑语背后实则蕴藏着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从仁美镇雄义村的网格员到党委书记、村主任,费亚用7年多的时间见证着村子的发展。“与过去相比,现在村子的产业有了规范和规模,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费亚告诉记者。

“如今的丰收节已是另一番模样。”费亚说,以往农户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国家成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来,村子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当地水稻、柑橘种植的发展优势,与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了起来。

“村子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国家成立丰收节前的1.8万元(2017年)到如今的2.2万元以上,从数据就能看出变化。”费亚进一步告诉记者,村子以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从农民种地传统收入到如今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精神风貌改变、物质富足。农家乐、柑橘园观光采摘体验、农场亲子游......随着这些村民副业的发展,带动周边的游客前来旅游、体验农事,村民的附加收入不断提高。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副科长洪定伟表示,丰收节就像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节日,更能激发出农民对于农业的热爱,同时保障粮食的生产和农产品的供给。丹棱县通过丰收节平台的打造,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知名度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与以往不同,农民不再是单纯的‘靠天吃饭’,而是通过将活动和产业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口碑效益的最大化。”

谋发展  多举措保障百姓端稳饭碗

对于游客们来说,收获更多的是快乐,而对于当地的农民们来说,这样的农事体验给他们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收益。“我们以前种植生态的水稻,一亩的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现在我们通过稻鱼+观光+农事体验的模式,效益是相当好。”黎可学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粮油合作社共有稻田1100亩,近年来通过探索“稻田+”的模式,极大提升了当地农户的收入水平,农民增收一亩比以前每亩增收大概1000元左右。

微信图片_20211014110812.jpg

丰收节活动带来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改变。“这次来丹棱参加的丰收节格外有意义,孩子们能在收获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是不虚此行。”来自成都的游客刘李骏鑫告诉记者,“以后还会带着孩子常来丹棱,感受这里别样的农耕文化。”

据丹棱县农业农村说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是丹棱连续第4年举办的丰收活动,丰收节真正变成了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丹棱县借着丰收节的机会,围绕老峨山、九龙山、大雅堂、幸福古村等丹棱特色景点,把全县的乡村旅游、乡村美食、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吸引更多的人气、商气、财气,开启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微信图片_20211014110841.jpg

粮食稳,民心安。“近年来,为了让农户在实现经济增收的同时,也能牢牢守住‘粮袋子’,丹棱县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增长。”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通过深挖粮食增产潜力,在耕地上做文章,鼓励果农在高换的果树地里,在新栽的幼果园里增种玉米,在玉米地里套种红苕、大豆,首次引进水稻鱼塘浮板种植技术……“一套套‘组合拳’,就是为了让丹棱百姓牢牢端稳饭碗,在田野上书写丰收答卷。”

作者:杨都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