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举行。图为甘肃金昌市最田乐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斐作故事分享。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李斐:
大家好,我是在沙漠边缘种南瓜的李斐,因为特殊原因我今天未能到现场给大家分享,以视频的形式来简单轻松地给大家聊聊这几年以来的故事。
2015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兰州开了一家转卖公司,算是做的还不错,也算是完成了自己走出贫瘠土地的愿望,也满足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期许。但我始终觉得挣钱虽然是生活的必需,但却不是一辈子的事业,事业应该是能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介绍下我的家乡甘肃省金昌市齐家农场,属于河西走廊的东部,东接腾格里沙漠,北邻巴丹吉林沙漠,常年干旱是这里不变的主题。2017年春节回家,我突然发现儿时的玩伴越来越少,基本上去了大城市生活,依然还坚守在这里的父辈们由于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和理念,还是延续着以往的种植思路,再加上当地的气候条件基本上是连续几年种什么亏什么,也导致乡亲们种植意愿年年降低,大量的土地被闲置甚至出现了被荒漠所吞噬的风险。
作为一个已经出走的农三代,当时我就萌生了要回乡做农业的想法,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解决传统农业产业链长、产销不对的问题,经过反复的推销和斟酌最终选择了易种植、耐运输、耐储存的南瓜作为进军互联网行业的敲门砖。南瓜大家应该都知道,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尤其是种在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的区域,种出来的口感更加香甜。
因为新的使用场景我们吸引了大部分的消费者,2017年、2018年、2019年都是销量第一的。2018年的时候带领父老乡亲开始大面积的种植南瓜,截止目前我们的总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总产量3千万斤。2019年的时候也是为了促进行业的发展又开始进军抖音,通过两三年的积累目前有二十多万的粉丝,虽然只有二十多万但是他们是高精度、强黏性的粉丝人群,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些人群基本上都是来自东南沿海的宝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以宝宝为中心特别注重食品的健康、安全。
2020年,我开始规划“沙漠生态口粮田”的项目,根据当地的独特气候条件聘请甘肃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的专家团队作为我们的技术指导,根据大家的需求种植除了南瓜以外的生鲜果蔬等等,采用自然成果的种植理念,生态绿色的种植技术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让我们的消费者能够买的放心、吃的安心,在众多食材中能找寻到最初的味道。
目前现阶段总共流转土地1200亩,作为我们的示范基地,发展周边农户做订单农业,以农户们的种植经验来服务于我们的种植理念,让优质农特产走向全国的同时也能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和生态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什么事情才能当做一辈子的事业?又回到了一开始,作为人类的生存之本,农业发展才是我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谢谢大家!
苏国霞(点评):
刚才我听了你的故事心里很感动,我想谈两点体会:
一是中国的贫困问题实际上一直和干旱有关系,跟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系。西部在西北的贫困问题主要就是干旱,如果能够解决干旱问题就能够找到出路。在西南可能更多的是路的问题,交通特别不便。你作为新一代的农民在我们最贫瘠的沙漠土地上用你的恒心,用现代的技术、你掌握的知识特别是你又借助了互联网的销售能力帮助当地的农民增加了收入了,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这确实是特别大的功劳,特别大的贡献。
可能你刚才说到的数据对东部地区来说不是大的数,但是在你那边确实是了不起的。所以我觉得你把这个选做你一辈子的事业证明你是特别有志的青年,你会给更多的青年、新一代农民树立榜样。
二是和沙漠的斗争都是长期的,现在经常的典型就是塞罕坝,那是几代人的努力。像山西右玉是建国以来70年历任县委书记的努力,你现在已经有两代人了,你的父亲在做这份事业,你在做。我觉得你不应该只把它当成你一辈子的事业,应该也把它传下去作为下一辈子的事业,作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农民、新农民的事业。谢谢。
郑适(点评):
我简单谈下我的感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中国虽然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很少,所以我们国家有大量的沙地、山地、盐碱地,所以从这些地方要资源、要产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有前途的方向。
另外我们也看到前两天习主席在黄河流域的讲话当中也强调,下一步不是要改造盐碱地而是要让我们的品种适应盐碱地,我觉得你在这方面是走在前列的。我们可能并不能期待沙漠都变成绿洲,当我们要在新品种上,在新的技术上加力,使我们能够适应环境而不是过于自大的改造环境,那样的环境成本也比较高。同时我希望你也意识到这种优势,像很多的宝妈为什么喜欢你们的产品,觉得化肥农药的使用可能会比较少,沙漠地区的绿色性会更好,我觉得你应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在特色上做出新的文章。
同时给你一个建议,你也应该跟大学和农科院合作,同时也要把目光放到国外,国外有很多的农民院所尤其是在干旱地区一些新品种你也要注意关注和引进,可能也会给你带来很多惊喜,我相信你的事业一定会越做越大,祝福你。
(内容整理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