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霞:更好发挥数字应用在中西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1-10-24 11:03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焕慈

DSC_4552.JPG

10月24日,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举行。图为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原司长苏国霞作主旨演讲。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苏国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和各位同事,首先我对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我也特别高兴能够受主办方的邀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从中西部贫困地区来到最富庶的江南,来到曾经向贫困地区干部推荐学习的苏州和大家一起分享农民兄弟姐妹的成功故事,也来分享我自己对数字应用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中怎么发挥作用的心得。

我讲的题目实际上也是唐司长刚才讲的第三部分的一小块。他讲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农业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怎么发挥作用,我可能更多地讲在中西部的发展中、在脱贫事业中数字应用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在地区的乡村振兴中怎么样继续发挥作用。

数字技术实际上有75年的历史,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管的集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当时是用于战争的,用于弹道计算。后来经过75年的发展,数字技术有了四代的进步,今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人类无限的福利,即使是偏远落后的中西部乡村、即使是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农民兄弟姐妹们,他们也享受到数字技术的福利或者说数字技术在过去几年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确实在民族历史上、在全球反贫困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的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观点的组织和个人对我们国家其他方面的成就不一定都认可,但是对减贫的成就大家是一致交口称赞。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数字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5年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时提出,要用“互联网+”推动扶贫事业,加快推进宽待网络覆盖贫困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2018年十九大以后在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时又进一步要求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统筹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扶贫、网络公益5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创新互联网+扶贫模式。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过程中,积极地把数字应用应用于各个方面,提高了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质量,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

至少在三个方面,数字应用帮助我们加快工作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是建档立卡。总书记说扣好精准扶贫的“第一颗扣子”。扶贫最开始1986年时是区域指向,当时成立的机构也叫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到了90年代中期,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提出了要到村到户,解决八千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从那开始扶贫系统一直在找一个办法,要把穷人找出来建档立卡,逐户采取帮扶措施。我们前后7次开展试点,7次失败,我们没有办法用手工为那么多的人建立他们的档案,汇总出全国的数据。

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到2020年使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要脱贫,所以2014年在全国动用了200多万干部一个村一个村的开展贫困识别、建档立卡,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建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农户数据库,包括2980万户贫困户、8962万名贫困人口还有12.8万个贫困村,非常详细的数据,而且是从那一年开始连续记录到了2020年。因为有了这个数据库才分析了致贫的原因、农户的脱贫需求,才为中央做出5个一批典型战略的决策提供了基础。

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没有现代的信息技术,我们怎么能够去建立这样的数据库,所以我说数字应用首先更重要的意义在管理,在治理能力的提升上。

二是推进“互联网+”扶贫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赋能效应。着眼于“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网络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和医疗的应用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所有的村包括最边远的贫困村都实现了网络覆盖,如果没有脱贫攻坚这么强大的政治推动力量,如果企业就是从成本核算真的是做不到的。所以现在所有的学校都有了联网,我经常到边远的贫困村去看着孩子们在网络上、在视频上看着北京的老师上课,他们自己的老师其实是在起辅导的作用。

在健康扶贫方面,现在远程医疗也是覆盖了所有的行政村,北京的医生是要帮扶一个县的,他们都可以通过远程的技术帮助当地的群众解决他们的疑难杂症。大家都知道农村边远地区群众主要的医疗负担除了看病、吃药、做手术,更多是远处看病需要支付的交通成本、生活成本和家人陪伴的成本,远程的医疗就解决了他们这些方面的困难。

在满足基层治理和群众需求方面,通过信息网络农村党建村务公开、社会服务各个方面的信息都得到了加强,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加快了优质公共资源向乡村的延伸,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促进产业增收方面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了在线培训、气象服务、农情预警、扫码溯源等服务为乡村旅游搭建了信息平台。现在很多边远地区的民宿旅游资源都是通过互联网卖出去的,这是我们自己在设计政策的时候都没有想到的。

三是开展电商扶贫,帮助边远地区开辟农产品销售的新途径。在中国“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在中国扶贫攻坚中异军突起。我们开始设计的时候没有想到能够到今天的程度,2015年是在最偏僻、最贫困的甘肃陇南地区自发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当时做这个试点的初衷是帮助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政府把给他们的补助变成你做电商给你支持、提供培训和无偿的设备支持。

陇南就业的一种政策尝试就等于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特别明显的是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带动了农民的增收。2015年、2016年两年发展特别迅速,我们总结了陇南的经验,从2017年开始向全国推广。当时农业农村部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6个部门联合发出《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在贫困地区开展试点,它把过去贫困地区最不利的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障碍克服,发起偏远地区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桥梁,加快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当时我们组织全国开展消费扶贫,如果没有电子商务的手段,消费扶贫不知道怎么去实现。我想数字应用在脱贫攻坚中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以来的巨大投入,得益于国家电信普遍服务的战略。从2015年以来国家不断地完善全国农村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积极推动电信资费的降低,持续拓展宽带网络的应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新基建、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是跨越式的。

现在所有的贫困村通光纤网络和4G的比例都超过了98%,包括我们的“三区三州”通光纤的比例是从26%提高到了98%,国家财政在这些领域投入的资金超过200亿元,带动企业投入500亿元,其中50%都投到“三区三州”。

所以国家有了经济实力,中央有了这么大的决心我们确实能够办到其他国家办不到的事情。有一次,我陪世行的荷兰专家去山西平顺调研,他看着五十多岁的农妇用手机卖自己生产的小点心,世行专家看得目瞪口呆,我跟他说这几乎在每个村都能够看到。我们确实是靠数字应用在很多地方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我是1991年开始扶贫,走了500多个县、2000多个村,这几年脱贫攻坚以来最大的感受如果说我们看得见贫困地区的变化就是路和房,我们看不见但是真正能够影响人民生活的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硬件软件建设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脱贫地区干部群众对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养成不仅过去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家都知道党的三农工作的重点今年开始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应用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一是要继续健全贫困监测的大数据平台,现在在全国识别了500万有返贫风险的人口,通过互联网加强监测、部门信息共享让他们得到及时的帮助。二是要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全国上半年对扶贫资产情况进行了清理和登记,我们在脱贫攻坚中一共形成了1.8万亿元的资产,加强管理是需要用信息技术的提高它的公平性、共享性。三是数据技术在管理方面也可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评估和东西协作对口帮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考核提供支撑,我们所有的评估都是需要数字支持的。这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数字技术会继续帮助我们提高管理水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一是继续发挥互联网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就业的作用,持续推广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对接活动,深化消费帮扶、建立劳动力市场对接平台,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二是统筹资源继续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县。三是运用数字管理的手段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和使用。四是科学规划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与数字应用推进多规合一,加强村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到去年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我们还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昨天我们在海虞镇考察,这里的产值和财政收入都远远超过西部的脱贫县,所以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在自然资源禀赋和资本人才均不占优势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我们应该深刻地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对传统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全链条提升,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抓紧数字经济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家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有很多因素,但是我们掌握了新技术、数字经济的机会,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特别重要的因素。

中西部地区也应该利用这个因素把劣势变成优势,促进自己实现弯道超车赶超中部的发展加快自己发展的速度,为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内容整理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