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萍:十三年坚守苦辣酸甜

2021-10-24 13:56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张焕慈

DSC_5347 2.jpg

10月24日,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举行。图为苏州市相城区林莓莓农场创办人林亚萍作故事分享。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林亚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农友、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林亚萍。2008年,我从扬州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来到了相城区望亭镇的蔬菜合作社,成为一名技术员。我刚到村里时,很多村民都有点疑惑,他们说你一个女孩子还是研究生,也不是本村人,就这样跟“泥腿子”联系在一起。其实那时我心里有点农业创业的小梦想,想着趁年轻做点事情,而且我学了七年的农业,研究生毕业后感觉从农业找我的出路才是最有出路的。

做农业是艰辛的,特别是在农村的女性创业者。2013年台风“海葵”袭击了苏州,我承包的48个大棚全部都被摧毁,无一幸免。那个时候正好是种草莓最关键的时候,全家人都慌了,也只能由我统筹安排所有的生产和灾后重建,当时怀里抱着三岁的老大,肚子里还怀着老二,24小时不停地忙着打水、建设,差点导致二胎流产,这也是多数女性创业需要面对的困难。

其实创业的困难并不仅于此,记得2014年合作了4年的超市因为更换供应商,导致我们有三千斤草莓烂在了地里,大概有10万元的损失,真的很心痛,不仅是效益的损失,农民看到自己种出来的果子烂掉是最心痛的。

从那之后,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因为我们的包装没有贴品牌,有供应商仿照我们的包装之后把我们挤出市场。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注册了林莓莓商标,申请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也通过了认证,还施行水旱轮作的技术提高我们的品质,让农场的每个草莓都有名字。

现在林莓莓草莓成为了苏州市名牌产品,其实从一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草根青年走到现在70亩草莓农场的农场主,还有团中央创富好青年、农业部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遇到很多困难、很多挫折,但是这些对于我来讲,只把它当做一种经历。

这期间,我受到了很多人给我的帮助,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周围的人,对于我来讲,困难不用牢记,但温暖必须传递。作为一名农产园的副总,我开始将对农业感兴趣的青年朋友引入驻到农产园,除了做好服务之外还给他们做培训。另外,还给他们开设除了农产园本身的青年朋友之外,还对云南、贵州、广西包括黑龙江等地来的青年朋友们、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进行现代农业发展的培训,主要想为了农业后继有人,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总共培训大概了6000多人次,同时我们还开设大自然小课堂农业研学体验活动,用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跟小朋友、大朋友们讲农业的神奇,让他们感受大自然和农业。我想趁着这个时候埋下一粒种子在他们的心里。

除了在培养人才方面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之外,在国家遇到困难也带着周围青年农人一起行动。去年疫情牵动着很多人的心,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援助武汉,我的内心很澎湃,觉得有一股力量不知道往哪里使。后来我们想了想地里有菜、手里有粮,我们就稳产能、保供应,在那个时候开始率先将自己农场里的几万斤蔬菜做平价销售,告诉大家,我们有菜吃不要慌。

在得知苏州市妇联要开展为苏州援助武汉医护人员家庭送暖心菜的时候,接到电话的第一个反应是“我来”。那时候我们没有工人上班,全家总动员,送货也是我和我老公两个人一起送。说怕其实也怕,当时对病毒的未知还是很多,所以心里还是有点慌。但是看着医护人员包括抗疫人员的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们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暖心菜的行动。

在送的过程中又有很多小区的顾客说,小林我们在家里没有菜吃怎么办,借着这份勇气,又开始了为小区居民送菜到门口。同时,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周围的农友有些蔬菜也卖不出去,帮他们卖出去的同时方便居民买菜。起早贪黑倒贴钱,远远看着大家戴着口罩的脸上都能够看到笑容,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温暖的回馈,他们一声声的谢谢是对这一代青年农民的最高认可。

回想现在走过的这十三年,也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但是所有的过去都是我的宝贵经验,这是非常幸福的十三年。想到这里一首打油诗油然而生,“酸甜苦辣都不怕,温暖帮助放心上。竭尽全力助他人,这样的青年才叫飒。”

所以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更加努力投身农业,迎接更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林亚萍带来的故事,讲的我都想亲自去体验一番了。接下来,进入专家点评环节。

孙林(点评):

你好,从朦朦胧胧的创业梦想以及对得起自己所学专业的朴实想法,开始了十三年艰苦的创业难能可贵。第一个感触就像你的标题所说有苦有辣有酸更有甜,同时是朴实勤奋闪亮有担当。我看到整地种草莓,晚上浇水修补被台风弄坏的大棚,一个本该有多种选择的小姑娘吃尽了苦头,正像你讲的故事一样,当年老的阿姨跟别人说帮帮她的时候你的鼻子酸了;当草莓烂在地里的时候你心里急了;当政府帮你解决困难的时候你心里暖了,当你的草莓丰收了又卖的好的情况下你由衷欢喜。

第二个感觉是创新水旱轮作生态种植草莓新技术,把一个特色的农产品做大品牌、做成标杆,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

第三个感觉是不仅自己干,特别希望写教材、搞培训带动更多的人种植,当看到更多的人种植都产生好效果的时候,你又去无怨无悔地反哺社会,内心特别高兴。

我觉得这是温暖、这是责任、这是使命。

我提点建议,我看到同时你还做科普知识,把农业科普、把传播农耕文化加强一下,上午陈部长也讲到。二是本身乡村文化产业大有前途,你既然已经做这个了可以和这个很好地结合下,不怕艰辛,敢于创新、砥砺前行,是奋斗中绽放的鲜花。

谢谢你,被你感动,为你点赞。

郑适(点评):

刚才孙主席已经说得非常好,我简单补充一句,这么美丽的创业者而且是一位母亲非常不容易,首先创业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人生的苦旅也是一种修炼,全世界的企业平均寿命可能也只有三年,你坚持了十三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应该说你已经是一个成功者,你首先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

其实做企业成功率可能只有3%-5%,活下来很不容易,但是你把困难都克服了。所以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办企业是熬寿命的事情,根据一个学术的研究一般熬过8年最难的就过去了,所以你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你将来很可能做大成为中国的女首富,你要满怀信心。

做任何企业都是长期主义者,都是坚持,所以我觉得你十三年克服各种困难,将来还会遇到各种困难我希望你心里要记住这一点,你经历的困难越多越大,你取得成功就会越大,财富积累的越多,所以你有困难的时候要有一种感恩的心,这是上帝对你的考验。像孟子讲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会折磨你但是也给了你才干,企业也会越来越好。

我相信咱们的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好,祝福你,谢谢。

(内容整理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