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房门的时候,胸前佩戴着“光荣在党五十年”的张青云老人,正在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盛典的重播,电视柜上立着鲜艳的党旗和国旗与电视里的直播相得益彰。虽然已经88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一边看、一边记、一边不时地鼓掌。
张青云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退休干部,从1955年入党至今,已有66年党龄了。
1948年9月5日,年仅14岁的张青云参加了震惊云南的沾益县播乐中学“九五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说起那段往事,老人不胜感慨。他说入学的时候年纪还小,但学校里一直都有党组织,党组织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并让他萌生了共产主义理想,希望成为那样的人,于是义无反顾地加入起义的队伍。
起义成功后,党组织安排了他的工作。云南解放后,张青云参与征粮、剿匪、土改等巩固新生政权的工作,期间,他曾经被反动分子在饭里下过毒药,后来是老百姓找来了草药才解了毒。因为工作出色,195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他说,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随着国家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在他的工作履历中,税务局、供销社、贸易公司、县人民委员会、烟草公司都有工作经历,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从不讲条件,更没有怨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但不论在哪里,他都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那一摞厚厚的荣誉证书见证着他的党性和工作以来的付出。
1984年,烟草公司从供销社分离。成立之初的烟草公司一无所有:办公地点靠租、发工资靠贷款,甚至连办公桌都没有。当时正是供销社的黄金年代,很多人一方面想尽千方百计避免分配到烟草公司,另一方面已经分来的人又想着各种办法调走。
面对如此的窘境,他多次和供销社沟通协调放人,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做员工工作,动员他们到烟草公司工作。在艰难的努力下,组建了一支烟草队伍。
公司成立之后面临的最大短板就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张青云深知队伍的短板,也深知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为了提高人员素质,开办补习班,补文化课,同时还去授课。注重党员教育,利用三会一课和开会的机会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注重发展党员,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齐抓,原县级曲靖市烟草公司的员工素质提上去了,人才的培养开花结果,一批基础不好的人员逐步成长为站长、支部书记,烟草公司发展进入正轨,他自己也获得了“一种用于烟株杈芽生长的抑芽剂”发明专利。1992年,他收到了国家局颁发的“在烟草行业工作30年”证书。
1995年,张青云光荣离休。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他依然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把传承红色革命思想作为自己离休后的主要工作。
他先是参加了“滇东北老同志联合会”并在协会中担任理事。在协会的20多年里,数次捐款,参与修建了六座“边纵”纪念园或纪念碑。如今,位于沾益玉林山公园里的“滇东北革命斗争纪念馆”已经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着沾益区烟草分公司离退休职工党支部的宣传委员,为了更好地在离退休老同志中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他一直保持着长年坚持的学习习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重要讲话的单行本和《中国共产党党史》,并在看过的地方勾勾画画,写下自己的感悟。
张青云还参加了老同志合唱团,用唱红歌、讲当年“边纵”故事的方式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而且,这支合唱团还把歌声唱到了昆明,获得了表彰,也影响了更多的人。
在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盛典的整个过程中,张青云老人一直很激动。 “共产党走到今天不容易,里面有无数共产党员的奉献甚至牺牲,其中有的是我的战友、我的同学。” 直播结束后,张青云老人说,“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能看到中国今天的强大,都是那些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带来的,所以不管我我年纪有多大,都有责任把革命精神发扬好、传承好!”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