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庙子源村香草源组,在南岭深处,九嶷山脉西麓,村庄沿着河谷分布,是一个典型的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该村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浓郁的瑶族风情、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杜鹃花海、千年红豆杉、龙虎大峡谷、婆婆源瀑布等大山深处的美景得以被外界认识,瑶山的土特产也走出大山,鼓起瑶胞的钱袋子。
“直播”红利旅游旺
11月1日,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山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马路的尽头,就是香草源了。在当地人看来,这里从来都不是尽头,而是出发的地方,除了香草源,还有不少以源命名的村组,庙子源、麻江源等。
秋雨过后的香草源云雾缭绕,山上树叶也开始逐渐改变颜色,正是一年好景致。走进村落,隐隐约约有一股香味扑进鼻孔。“是香草源的香草味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村支书赵卡舟介绍说是村里的老瑶医卞玉辉正在为游客进行特色药浴,香味是配置的药香。“秋天素有秋燥之说,香草源上温度本来较低,配合上云雾犹如仙境,这时候泡上一桶瑶族药浴仿佛心灵都会得到洗涤,很受游客的欢迎。”卞玉辉介绍,瑶族自古就靠山采药、治病强身,药浴的方子是在多年的积累下根据现代人们生活习惯而调整的,主打放松身心、消除疲惫,药浴包除在村里给游客使用,还被不少城市药浴店采购。
2016年春节期间,随着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香草源引爆了湘江的民俗生态旅游。庙子源村抓住机遇,全村共发展民宿旅馆20多家,床位达300多个,新建的农家乐20余家,从业人员300多人,外出打工谋生的村民逐渐回乡创业,世代贫穷的瑶民将通过发展民俗乡村旅游跨步迈入小康,卞玉辉的瑶浴也是在那时做起来的。
香草源因香草而得名,但一直以来香草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偶尔有制香的人前来寻找过香草,但是香草香味特殊,没有好的配方使用起来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卞玉辉介绍,香草曾在1989年卖到40元一斤,之后价格回落到几块钱一斤,虽然近年来江华的制香业迅速崛起,香厂林立,但香草依然没有得到大量利用。“我们根据世代传下来的配方,以香草为主要原料制作香囊,放衣柜、带身上驱虫添香效果非常好。”庙子源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游少琴介绍,借助湖南卫视的直播活动,游客试用香草香囊后大受欢迎,积累了一批忠实的客户。
瑶山特产销四方
经过秋雨的洗礼,村庄四周高山的竹林又冒出了新鲜的竹笋,香草源农户凤甫良背着背篓、拿着锄头来到竹林,开始寻找瑶山美食。竹笋一般春季生长,秋天长出的是高山特有的方竹笋,方竹因中下部节间方形而区别于其他竹种,其出笋期为9月至11月,受夏季竹林营养积累丰富、高海拔低温高湿等影响,脆嫩香甜十分可口,加上反季节出笋鲜笋卖到三五十元一斤且供不应求。
秋天的方笋结束后,楠竹冬笋也将接力登场,在香草源,一年采挖竹笋时间可达8个月以上,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了更好地保存并享用大自然的馈赠,村里合作社带领村民沿袭笋干加工传统技艺,将竹笋制成笋干。每到冬春,村民们纷纷上山采挖竹笋,在山坡的一间土房内,剥开的竹笋首先经过山泉水煮,然后用山泉水漂48小时,再用传统柴火灶进行烘干,制成的笋干可以保存两年之久。笋干泡发洗净后可以与各种肉类红烧,脆嫩的笋干将自身特有的香味渗入浓浓的汤汁,让人甘之如饴,回味无穷。
除了竹笋,香草源还盛产四叶参、黄精、玉竹根、党参等,这些都是城里人喜欢的美味;瑶家腊肉、十八酿、野菜、瑶山米酒,瑶山农副产品也有大批忠实粉丝;利用庙子源瑶寨林木资源和奇石资源,深度开发具有瑶族特色的竹木工艺品、奇石、根雕产品,城里人见之如获至宝。不过在村民看来,这些都比不过山上的野生茶,在村游客中心的特产展销区内,瑶家依姑茶最为显目,也是游客购买最多的产品之一,沿袭传统工艺,引入现代先进理念进行改造提质,采自高山数十年以上野生茶树、经手工炒制加工包装后,100克茶叶78元每包,代表着满满的瑶山味道。
为了更好地销售瑶山土特产,芒果扶贫云超市团队还手把手教授村民直播带货,多渠道提高香草源山货销路,同时提高瑶族土特产的品质和效益,全面丰富产品,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帮助村民增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通讯员 杨丁香 唐斌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