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治理 传承文化建设文明乡村

2022-01-26 18:49 来源:农业农村部 编辑:刘杰

  编者按:龙井村通过着力构建党群关系亲、邻里关系亲、家庭成员亲的“三亲”体系,树立齐抓思想、齐促服务、齐扬文化、齐助传承、齐谋发展、齐树品牌的意识增强动力和干劲,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三治”融合,实施“三变”改革,促进产业振兴,保护和传承布依历史文化,秉承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起既有历史文化元素又有生命活力的文明乡村。


  龙井村位于国家 5A 级景区青岩古镇以西 1 公里处,自明清以来,便有勤劳善良的布依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近 600 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这个古村落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也一度蒙住了它发展的眼睛,走了不少弯路。近年来,青岩镇依托村寨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精品乡村,助力乡村振兴。2011 年龙井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14 年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016 年被评为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019 年成功创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被列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三亲六齐”助力乡村发展

  一是打造“三亲”提升凝聚力。着力构建党群关系亲、邻里关系亲、家庭成员亲的“三亲”体系。培养一批年轻、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对低收入群众进行结对帮扶,制定帮扶计划,了解、帮助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实现党群关系和谐。成立龙井村妇女协会,将有能力的妇女能人纳入协会组织,开展评选好邻居活动,让村民和谐共处、互尊互敬;每季度开展“拉家常说夜话”活动,带动村民走出小家,融入村寨大家庭,实现邻里关系和睦。开展“党旗下的最美家庭”宣传评选活动,面向全村家庭,深入挖掘、培育、宣传群众身边的“最美家庭”,展示“好媳妇”“好婆婆”“好婿媳”“好丈夫”“好妯娌”典型,党支部对评选出来的“最美家庭”进行挂牌奖励,增强“最美家庭”的自豪感,实现家庭成员关系亲密。二是打造“六齐”提升战斗力。齐抓思想,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远程教育等严抓党员思想、理想信念及纪律教育,开展“7 + N”主题党日活动,统一戴党徽、唱国歌、温誓词、交党费、诵党章、学理论、谈体会;通过“微讨论”“入户讨论”“坝坝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重点项目、帮扶行动、走访农户等。齐助传承,设立“农民书法传承点”“布依舞蹈传承点”等 6 个布依文化传承点,传承点每月分别开展 1 期传习活动和培训班;成立龙井布依文化演艺公司,选取本土优秀民族演艺人士,打造龙井布依实景演出平台,创办“文化礼堂”,举办“国家艺术基金·布依山歌传人项目推广交流演出”。齐扬文化,开展“创文明村寨,树文明家风”的“六不”活动,切实做到“不乱堆乱放,不乱涂乱丢,不乱吵乱闹,不说脏话丑话,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不行损人利己之为”。用“六不”活动传播党的声音,夯实党建基础。齐促服务,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服务活动,建立党员承诺践诺公示制,党支部组织党员在村寨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设立就业、社保、合医等多种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集中式综合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受理”,实行“一窗式”服务,做到“一次性”办结。开展到村送医送药活动,共治疗患者百余人次,咨询病例 150余人次。齐树品牌,打造布依农家乐特色品牌,对村寨内农家乐、民宿等经营实行统一管理,规范经营,发展本民族特色产品,带动食品、工艺品、生活用品等多个行业发展,打造龙井村特色品牌。齐谋发展,以“支部+公司+产业+农户”的模式激发党建活力,实现农旅融合新型产业生态。

 

微信截图_20220118211804.png

龙井村宣传栏

  党支部带头团结班子成立龙井村餐饮合作社,开办乡愁布依农庄,举办篝火晚会和农事体验等活动,月接待游客 5000 余人;打造全村村民参与的村集体公司,目前,已为龙井村成功招商 5 家企业,为村民提供 10 余次技能培训,推动 40 余名村民自主创业;村支“两委”班子发挥带头作用,150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出让土地共 300 余亩,种植樱桃、桑葚、猕猴桃、酥李等 10,000 株经果林树苗,有效带动村民致富。

  二、“三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

  一是构建自治机制顺民意。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等为载体,邀请乡贤,开设龙井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讲堂,以“红黑榜”和“房前屋后·庭院达标”为载体,整治人居环境。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充分利用“八会七群”(即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村“两委”联席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新农人交流会、院坝会和 7 个组级微信群)进行“亮剑”,通过“三义四德四识”(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提升),深入开展文明新风理念教育、交流及传播。

  二是构建德治机制淳民风。传承和保护布依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农村非物质文化,建设“百坊”龙井,挖掘“龙井”文化,强化道德教化,深入挖掘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将村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广泛传播,打通“新村民”和原住民交流渠道,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三是构建法治机制保民安。以法为本,树立依法治村理念,按照民主法治村的创建要求,积极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龙井村调解委员会”的平台和阵地,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等带头开展守法、普法、用法宣传教育,组建巡防队伍,开展治安巡逻,开展种植、人居环境整治等科普活动,提高村民科学意识,开展移风易俗行动,2017 年在全村范围内实现禁办酒席(婚丧嫁娶简办),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不良社会风气,巩固全国文明村寨建设成果。

  三、配强班子振兴乡村产业

  一是搭建组织发挥示范效应。配强龙井村班子,以“设岗定责”为有效载体,党支部设置党风廉政监督岗、矛盾纠纷义务调解岗、布依文化传习岗等,由党员自愿领岗,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创建“青岩镇乡村振兴党旗一号村”为抓手,驱动“三促二带一发展”(即三产促进二产带一产,融合打造多业态产业体系,抓住机遇持续稳定发展),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打造乐活田园“乡村旅游第一村”,逐步形成以文化旅游为内核的“龙井村乡村旅游模式”。

  二是整合乡村资源振兴农业产业。村集体全资公司与镇平台公司共同成立贵州悠游百坊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引入公司投资民宿等乡村产业。资产管理公司下设餐饮、民宿、文化、种植、腊味等 5 个合作社。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整合全村资源,通过“三变”模式促进产业振兴。结合“百坊龙井”(即 1 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项目,依托资源优势,建成 300 余亩樱桃园和 20 亩圣女果采摘基地,配套建设 1 个“开心农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断丰富,“研学旅”氛围日益浓厚,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共享、互惠共赢的产业格局。目前,全村组织租用 40 余栋闲置农房进行招商,发展民宿 24 户,80% 家庭做起布依米酒酿酒产业,开办农家乐 11 家。2018 年以来,龙井村积极组织开展康养产业发展。2019 年,夏季休闲避暑旅游人员 2 万余人次。

  四、筑巢引凤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注重生态保护建设宜居乡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第一要素,最大限度保护村庄山、水、植被等资源不被破坏,对村庄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保护修复。龙井村采取“四转一留一提升”的模式,将闲置农房转变为经营用房,自留山转变为精品果园,自留土转变为体验地,普通群众转变为旅游服务提供者,保留绿水青山和传统风貌,提升人居环境的整治水平。吸引社会资金改造农房,争取项目资金建设“百坊”,引导群众入股自留山和自留地建设后山果园,流转土地建设“圣女果基地”“开心农场”,打造“文创集市”,房前屋后集中起来建设“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实现乡村环境的高起点打造,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二是弘扬文化传统,激发文化吸引效应。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布依族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保护“龙井”古井、军事古堡等人文遗产,讲好龙井故事,培养国家艺术基金布依山歌传承人5 人,弘扬优秀布依文化,建设龙井村布依族文化展厅和生态博物馆、传习馆等文化传承保护基地,集中展示、学习、体验、传承布依族语、蜡染、剪纸、彩石画、布依族舞蹈、布依族音乐等多项文化遗产,从孩子抓起,组织布依文化学习,推进文化惠民,利用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及时令节气开展文化活动,展示、传承、发展优秀布依文化。龙井村自从建寨以来,布依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500 多年来从未间断,是贵州布依族文化的传承地和体验地。

  三是培养“新龙人”助力乡村振兴。在深耕“一栋房、一块地、一方乡愁”的同时,龙井村着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村寨,拓宽乡村建设投融资渠道,吸引“投资人”参与龙井村建设,充分发挥“投资人”专业技术特长引领示范作用,把“投资人”“新理念”留下来,把资金、项目、文化、资源、渠道引进来,吸引、带动本土村民革新观念,激发民众的积极性。通过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让“投资人”、本土村民变身为“新农人”和“新龙人”,为乡村治理注入新鲜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