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两会专访 详情
在革命老区全面振兴路上奋勇登攀——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王少玄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沅津
  • 作者:莫志超
  • 2022-03-09 21:36:0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这让我们备受鼓舞。”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王少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安正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气概和韧劲,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革命老区新优势。

吉安市已经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井冈答卷”,5个贫困县、570个贫困村、34.7万贫困人口历史性实现区域整体脱贫。2021年,吉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8.2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8元,同比增长11%,增速全省第二。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走出革命老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道路。”王少玄表示。

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吉安市委提出“坚持一条主线、紧扣两个定位、奋力建设‘三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主攻工业倍增与做强现代农业“双轮驱动”,重点实施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品质培优、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等“八大工程”,保持农业农村良好势头,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筑牢乡村振兴“稳”的前提。吉安市以产业、就业帮扶为重点,因地制宜设立市、县、乡三级乡村振兴学院,产业帮扶覆盖率达96.7%。同时,吉安市还将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遇困即扶”防返贫机制改革作为全市“30项民生实事”之一,全面推行智慧化监测早发现、高效化认定早识别、精准化帮扶早干预、多元化保障早见效“四化四早”防返贫模式,2021年全市“三类人群”消除比率达80.4%,未发生一起致贫返贫事件。王少玄告诉记者,吉安着力念好“宽、早、简”三字经,在动态监测上放宽范围、在精准帮扶上及早介入、在操作程序上注重简化,提高“遇困即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高站位保障粮食安全,夯实乡村振兴“实”的基础。吉安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按照“藏粮于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库”思路,守好“赣中粮仓”。2021年早稻面积396万亩、全年粮食面积960.2万亩,均居全省第一;按照“五统一”要求建成高标准农田278万亩;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2021年,吉安市粮食总产量达74.33亿斤,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王少玄表示,吉安市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重要讲话要求,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吉安贡献”。

高质量做强现代农业,强化乡村振兴“进”的支撑。吉安市牢牢把握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聚焦规模、品质、品牌、效益“四大重点”,打造一二三产融合新样板,形成了“一县一园、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竹木、特色药材“六大富民产业”总面积突破660万亩,“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全市。其中,井冈蜜柚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家蔬菜生产基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个县(市、区)纳入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

高品质打造“人人向往的乡村”,扮靓乡村振兴“美”的底色。吉安市以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户厕改造提升、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四个全域推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村庄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全覆盖,高质量打造了22个全域美丽乡镇、187个美丽村庄,形成“点上精美、线上出彩、面上宜居”的格局。同时,更加注重乡村治理,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乡贤理事会;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打造以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本示范之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莫志超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