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个人养老金,这些问题的权威回应来了!

2022-04-26 14:14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刘菁

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为公众答疑解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参保人自愿参加。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待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后,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在退休后可以增加一份收入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对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支柱”。

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主要是立足于保基本,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主要体现社会共济,目前这个制度发展相对比较完善。截至2022年3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达到12.6万亿元,累计结存超过6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主要发挥补充作用,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已经有良好发展基础。截至2022年3月底,参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职工有7200万人,积累基金4.5万亿元,补充养老的作用初步显现。第三支柱,在这之前没有相应制度安排。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日前国办正式印发文件,启动政策实施。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个人养老金制度属于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对公众关心的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问题,主要基于三点考量:从保持适度补充养老水平考虑。个人养老金是补充养老的,补充的水平,一方面要结合第一、第二支柱的水平综合考虑,另一方面,要避免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借鉴前期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做法。结合试点情况,个人养老金采取固定额度的办法,年度总额度上也保持衔接;体现增量改革。起步阶段是1.2万元,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再适时逐步提高缴费上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补充养老的需要。

个人自愿参加自主轻松操作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进一步介绍说,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个人自愿参加,政策制定特别注重方便参加人轻易熟悉政策、轻松上手操作。

首先,参加条件简单。目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0.3亿人,其中在职人员不论是什么样的就业形态,即不论是单位就业人员还是灵活就业人员,不受就业地域、户籍限制,只要个人自愿都可以公平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跨省跨地域流动时,个人的权益都不受影响。

其次,参与方式灵活。在参与程度上,参加人自主决定是全程参加还是部分年度参加,在缴费额和缴费方式上,起步阶段只要不超过年度缴费上限1.2万元,参加人可自主决定缴多少,本年度内既可以一次性缴,也可以分次缴。

第三,开户比较简便。参加个人养老金需要开设两个账户,一个是在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信息记录、查询和服务等;另一个是在银行开立或者指定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缴费、购买产品、归集收益等。这两个账户是相互唯一对应的,参加人可以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商业银行等多个渠道开设。其中,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可以一次性把这两个账户都开立。参加人可自行确定开户方式和开户银行。

第四,投资比较便捷。参加人可根据不同偏好,自主选择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还可以选择短期、中期、长期的组合,这些操作都可以在资金账户中完成。

第五,领取方式灵活。参加人达到领取条件时,可以选择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商业银行根据个人选择的方式,把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到参加人的个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特殊情形下,比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出境定居等,也都可以领取。

三部门将助推尽早落地落实

个人养老金是一项全新制度,把政策讲清楚、把措施说明白,才能更好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郭阳表示,在个人养老金方面,主要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序发展的原则,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参与,支持参保人利用市场化手段丰富个人养老金的资金储备。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尽早落地落实。

“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产品,经过20多年发展,规模已逾25万亿元,服务5.4亿个人投资者。同时,公募基金公司为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的规模也已达4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的比例达50%。”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负责人林晓征表示,多年来,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各类长期基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同时也获得良好的长期回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持续推动公募基金行业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能力。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负责人王宏鹤介绍,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资金账户规则和相关产品管理要求,确保推出更多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银行保险产品。相关文件将适时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

同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搭建行业信息平台并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对接调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同时,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密切协作,正在抓紧推进金融信息平台与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接,实现金融产品与账户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以及相关业务数据在部门间实现共享。

个人养老金账户锁定到退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还将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有利于养老金稳健增值的产品,探索通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参与人提供合理回报。同时,监管部门将加强对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业务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养老金发放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已覆盖逾10.3亿人,其中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达到3亿人。党中央已明确今年将继续适度提高基本养老待遇水平,这将使广大待遇领取人员更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李忠进一步介绍说,首先,养老保险基金当期能平衡。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2021年基金收入4.4万亿元,资金支出4.1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对于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实施阶段性的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目的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稳岗纾困,帮助企业渡过暂时难关。经过反复测算,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总体上仍能确保基金运行平稳。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启动实施,2022年一季度共跨省调剂基金545亿元,有力支持困难省份确保发放。

其次,累计有结余。当前,几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6.7万亿元,有较强保障能力。第三,财政有补助。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在持续加强,今后还将持续加大力度,且重点向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第四,长远有储备。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有超过2万亿元的战略储备,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来充实社保基金。此外,还将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主要是突出保障民生,牢牢守住确保基本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这一底线。”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郭阳表示,一是持续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专项用于确保基本养老待遇发放。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资金的规模已达约9000亿元,今后还会进一步增加。二是继续提高基本养老待遇水平。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水平。财政部正在抓紧落实,争取把增加的待遇尽早发放到位。三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近年,财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道,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在开展基金中央调剂基础上,从2022年开始实施全国统筹制度,努力解决地区间基金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提高基金支撑能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秀萍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