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耕畴沃野千里,右手勾勒春风画卷。
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有这样一些“网红村落”,它们或以独特诗画文明四乡,或以秀美风光吸引纷纭游客,或因势蝶变焕发崭新生机。走进这些村庄,可以深切感受到美丽宜居、兴旺和乐已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日常景象。
让乡村成为百姓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让绿水青山留住代代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立足城乡共生、关系紧密的典型特征,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的片区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打造“内外兼修、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宜居亦宜业
“看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多好,以前住的老平房,冬天取暖洗澡都不方便,现在家家住进小洋楼,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晚上回来洗个热水澡,第二天干活都觉得浑身有劲儿!”藏马镇河西屯村村民范爱云用俩字概括现在的生活——舒心!范爱云告诉记者,农闲的时候她还会去藏马山影视外景地当个群众演员,用她的话说是:“既过了当演员的‘瘾’,还顺手赚了钱。”
2022年10月10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村民范爱云在新居藏马山居小区健身。 俞方平 摄
“农民上楼居住、创客入村创业、村民回村就业”是藏马山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格局的简单概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留住乡愁也要发展经济。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城乡一盘棋,统筹考虑辖区东部城区发展和西部乡村振兴实际,依托藏马山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将藏马山确定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开发建设藏马山田园综合体,打造“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大影视、大文旅产业布局。藏马山田园综合体涉及15个村庄、3313户、9741名村民,突出生态农业、布局绿色产业,推动传统村庄转变成现代化农业社区,做到产业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赋能“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
藏马镇党委书记于洋介绍,藏马镇地处藏马山开发建设核心区,近年来积极探索乡村“五大振兴”有效路径,统筹推进度假旅游、宜居康养、文化影视、创新创业、现代农业“五大产业”,创新实践乡村振兴“彩虹模式”。“今年以来,我们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新开工重点项目17个,新投产项目6个,镇域项目总数达到68个;加快人才振兴步伐,实施‘青春乡村’创新创业计划,藏马山居创客空间、源乡和溪文创村等7处创新创业平台。”
一栋栋造型古朴、典雅的美学建筑掩映在山水田园中;康养综合体、藏马影城、大学生创客空间等项目建成使用……沿路探访藏马山居小区,秋光潋滟的生态美与幸福和乐的人文美交织和谐,尽情展现着幸福乡村的融融画卷。
魅力乡村,塑形也铸魂
新时代乡村之美,既在形,也在魂。
在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小山村达尼村蝶变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的故事为西海岸乡村蝶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条十里油画长廊,道不尽乡村文化底蕴。一走进达尼村,便被浓重的艺术气息包裹住,村子自南向北规划建设了荷兰画派区、佛罗伦萨画派区、威尼斯画派区、浪漫主义画派区等8大画区,每个画区都规划有体现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像小品和景观设计。“拾起锄头能种地,拿起画笔能作画”,这是如今达尼村的日常写照。然而时针拨回到2003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泥沟头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村民靠着种点粮食蔬菜仅够维持生计的大泥沟村与艺术完全不沾边。十几年前,党建引领探索的以“特”为先、以“文”为魂、以“旅”为径的发展路子带领大泥沟村走出闭塞、走向振兴。2003年,大泥沟村引进了青岛绿泽画院,油画艺术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吸引着众多人前来学画、作画。在文化加持下,达尼村开始引进发展文旅产业,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打造现代农业引领区、艺术人文度假区、生态农旅体验区,筹备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抱团发展产业项目,壮大村庄集体经济。如今,达尼村逐渐构建起了集艺术创作、作品展示、产品交易、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文化全产业链,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300多万元,一条“文化+”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以达尼村的文旅打头阵,张家楼街道探索出了一条塑形、铸魂并举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张家楼街道在优产业、聚人才、兴文化、美生态、强组织上狠下功夫,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培育了‘画乡达尼’‘红色石河’等一批特色产业村,今年入选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张家楼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孝水介绍。
靓丽乡村,富了村子乐了百姓
在大村镇龙潭村以北,几排红瓦房整齐排列,靠近可闻到一阵阵粮食发酵的气味。屋舍前的硬化路上,满满晾晒着未脱壳的大米。屋舍周围是紫红色的高粱地,一株株成熟的高粱穗低下了头。“这里以前是3排坍塌的校舍,我们改建成了烧酒坊,周围种了100亩大米、300亩高粱,现在作为酿酒原料,以后还可以发展旅游研学产业。”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忠福介绍说。让坍塌闲置多年的废弃校舍摇身变成百姓的致富项目,这一切得益于西海岸新区启动的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
乡村公共资源本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群众共享村集体公共资源利用成果和改革红利。今年2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乡村公共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全面摸底排查,开展专项整治,着力盘活公共资源,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强村富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活力。在这次行动中,龙潭村将村头废弃的几排校舍重新翻修,落地了特色烧酒项目。该项目一期投资2000万元,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年产原酒1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
在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中,像龙潭村一样被“激活”的闲置房屋、宅基地数不胜数:藏马镇潘旺村党委领办房屋管理专业合作社,利用闲置房屋打造100家“乡村会客厅”,吸引社会投资500多万元;张家楼街道东泮网格收回闲置宅基地建设“居家养老服务驿站”,为周边老人提供用餐服务,还为村集体带来每年2.65万元的租金收入;宝山镇龙山村党组织领办烟草专业合作社,整合周边498亩闲置土地,与烟草公司合作投资800万元建设种植、烤制一体化项目,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入社农户年增收4000余元……西海岸新区通过加强公共资源整治利用和共管共享,公共空间得到美化、基层治理得到加强、改革红利得到释放,有效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发展特色化、集体增收持续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公共资源“颗粒归仓”,闲置资产被盘活,村庄经济实现长效增收,乡村振兴动能满格。
2022年10月10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搬进新居藏马山居的76岁老人徐花在享受金秋暖阳。 俞方平 摄
一带一风情、一片一韵味。经过多年高效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成效:乡村环境变优变美,通过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外立面改造、村庄绿化、排水沟整修、河道治理、生产路整修、搭建农村休闲广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建成特色产业园区80个、特色商街13条,初步形成12条互联互通的旅游链条,节假日人潮涌动,全年吸引游客1000多万人次;闲置资源实现再开发,土地出让价格、商业网点租金均实现大幅增长。村集体富了,生活好了,百姓乐了,千里山海沃野正谱奏崭新乐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