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毅:退伍不褪色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2022-11-12 15:49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暴佳然

DSC_9033.JPG

11月12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村举行。图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党总支书记廖建毅分享故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廖建毅: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省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党总支书记廖建毅,也是一名80后的退伍军人,我所在的马渡村总面积29.6平方公里,人口4198人,是典型的湖南山区贫困村落,距县城18公里。

在过去我们马渡村,群众也非常的疾苦,百姓贫苦,有叫化冲、叫化桥,当地流传“有女莫嫁马渡塘,糠菜要抵半年粮”的歌谣,还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等穷困景象。

2018年之前,我在深圳和成都开店做生意,日子也算优越。2018年以来,在我的父亲多次协调和引导下,强烈要求我回地方来参加工作,通过父亲的多次工作,我毅然而然回到了乡村工作。

自2018年进入村委班子以来,通过村两委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修通了村级主干道,从高速出口连接至茶乡花海带,11公里长,6.5米宽的水泥公路,还有多项饮水工程和村公路,大力改善了当地群众的交通条件和出行条件。

记忆犹新的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当时我们村有一个小片区叫六家湾片区,那里有一块因河水常年冲刷而成的滩涂。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溪河边,涨水退潮村民各争一块用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常争吵不休矛盾加剧,现在大部分村民已经新建砖房都有了各自的水泥坪,几乎能够满足日常需求。疫情期间经大部分年轻人提议改造成文化广场,两年来由我和父亲共同协商矛盾和垫资5.8万元修建而成,这得到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也充分改善了当地的文化娱乐场所。

现阶段,我们“村两委”共同在本村寻找村里面的乡贤和著名的企业家代表,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找到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和乡贤、党员组长等代表同志共同捐资100余万元,修建了村级的路灯和我们的村级主干道进出口的村级大理石牌碑以及风雨桥旁边350米的观光道等多项公益建设,从而也更加团结和凝聚了本村的村民和乡贤共同出资出力、建设家乡的良好氛围。

下阶段,我们将充分依托现在本村已有的300亩柑橘园和马渡国宝级风雨桥,合力打造马渡村“农业+旅游+果园研学基地”的发展模式,全面融合县级“茶旅文体康”之发展方向结合马渡村特色加强产业发展,充分挖掘60年代年中央调查组两次调研农村工作,并为当时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做出了重要历史参考形成了“与民共苦、实事求是”的“马渡调查”精神内核。在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当中,我们将团结村两委班子和全村的乡贤和志士能人一起共同书写属于我们马渡村自己的乡村振兴,谢谢,我的故事分享完毕。

孙钱斌(点评)

感谢组委会,终于轮到我点评一位男同志,而且是位硬汉,退伍军人。马渡村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因为是马渡精神的发源地,廖建毅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当过兵,在外面办过企业,后来又响应村里的号召,回乡作为领头人,那这说明什么问题?我觉得讲了一个道理,退伍军人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们有担当奉献精神,特别是在部队里经过长时间的锻炼、锻造,我觉得总体上来说,真的是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铁军。所以我希望,各级党委政府把回乡退伍军人的保障培养好、使用好,让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有前途、有奔头、有舞台,这样的话不仅对于我们乡村振兴是有利的,可以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对于国风建设,让当兵的农村年轻人在部队里面更加安心服役,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持。所以我想这是一举两得的事,谢谢。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