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业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已连续18年占全国的60%左右。近年来,广西把稳定糖料蔗种植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以深化改革为导向、以降本增效为目标、以“双高”基地为依托,加快糖料蔗基地建设和糖料蔗良种育繁推广,积极推广“三品一标”种植,筑牢糖业“第一车间”,促进广西糖料蔗生产高质量发展。
推行订单农业改革,激活糖业发展新动能。2019年,广西全面推行糖料蔗订单农业改革,改变由政府划定蔗区、制定糖料蔗收购价格的管理模式,由制糖企业与种植主体签订合同,明确糖料蔗收购价格、收购范围等。通过改革,订单农业实现全覆盖,市场活力得到激发,每年签订订单50多万份、参与农户70多万户,蔗农蔗款收入250多亿元(较改革前提高30多亿元),榨季收榨1个月内蔗款兑付率达98%以上(较改革前提高20个百分点),制糖企业和种植主体建立起利益联结、效益导向的新型农企关系。
划定管护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夯实稳产保供基础。2020年,广西共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面积1159万亩,涉及11个设区市64个县(市、区)。2022年9月,印发实施《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地坚决制止新增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种植桉树、果树等行为;建立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动态平衡机制,对项目建设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按同等条件完成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补划;对占用“双高”糖料蔗基地的,按照“双高”糖料蔗基地“四化”建设标准补充建设。2022年起,广西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桉退蔗进”专项行动,争取2022—2024年清理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内桉树等非蔗作物面积100万亩左右。截至目前,已清理36.86万亩、新植糖料蔗23.03万亩。
实施良种良法补贴政策,提升糖料蔗生产技术水平。2020—2022年,在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下,广西顺利实施第一轮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政策,共推广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1063万亩,实际发放补贴资金35.8亿元;推广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对糖料蔗生产机械化作业、高效机收基地改造进行补贴。良种良法技术推广3年来,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分别为1115万亩、1106万亩、1120万亩,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遏制住了从2013至2019年年均下滑78万亩的不利势头。蔗农每年增加补贴收入分别为12.34亿元、12.22亿元、11.22亿元,提升了蔗农种蔗积极性。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8%左右,比2019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广西自育甘蔗品种达84%左右,比2019年提高约17个百分点。近三个榨季产糖率保持为12%以上,比“十三五”期间提高0.63个百分点,工业单产提高0.17吨/亩。
强化“双高”基地建设,打造提质增效样板。2014年起,广西按照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的要求,扎实推进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2015年国家将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纳入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截至2020年,广西累计建成“双高”基地504万亩,糖料蔗种植规模化、机械化、良种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双高”基地良种种植率达100%;糖料蔗联合收获机拥有量从2013/2014年榨季不足20台增加到2300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6.98%,其中机收率27.51%(含分步式收获机);“双高”基地平均亩产比非“双高”基地增产1吨以上,蔗农增收超过500元/亩。2020年,经专家组织抽取42.68万亩样本点进行测产,广西“双高”基地样本点平均亩产6.89吨,蔗糖分15.58%。在“双高”基地带动下,全区糖料蔗入榨量从2016/2017年榨季的4308万吨增加到目前的5000万吨左右。
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优良品种育繁推力度,加快良种化进程。 2022年3月,积极响应国家育种后补助政策,率先实施甘蔗优良品种选育后补助制度,对糖料蔗育种者分5个等级进行补助奖励,一次性最高奖补500万元。经严格评审,今年“桂柳05136”“桂糖42号”“桂糖46号”等6个品种获得奖励资金1200万元。每年安排2000万左右专项资金用于良繁基地建设和出圃补贴,目前全区已建成良繁基地72个,种茎加工厂25个,年供种能力80万亩,可以满足每年新植面积22%左右。2016年以来,实施糖料蔗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覆盖24个县(次)、45万亩,集成推广糖料蔗脱毒种苗双芽段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药一体化等高效轻简栽培技术。以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全国第一批种植业(甘蔗)“三品一标”基地为引领,积极推广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发展集成化经验做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乡村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供稿)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