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郁林英代表:红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来的,乡村振兴也要一件一件干出来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邓荟雯
  • 作者:王帅杰
  • 2023-01-14 15:49:01

1月14日,在河南省两会的代表通道上,来自安阳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年红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来的,如今的乡村振兴也要一件一件扎扎实实干出来。

发展乡村游,带领群众“富口袋”

7年前,庙荒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只有25年前建的两层办公楼;村里青壮劳力流失,400多人的自然村仅剩80多名留守人员,守着红旗渠缺水,守着太行山缺资源。在精准识别排查贫困户的过程中,郁林英带领村“两委”发现有的农户“做饭只放盐,从来都没吃过醋和酱油醋”。缺人、缺钱、缺思路,当时的庙荒村被逼到了绝路,“过上好日子”已经成了庙荒村几代人的愿望,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也成为村“两委”工作的初心。

面对困境,郁林英带领村“两委”班子想出路。经过反复研究商讨,他们依据庙荒村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周边还有景区的地理优势,决定深挖旅游资源,大力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挣了钱,收入大幅提高。村里的脱贫户郝心英生活拮据,家庭负担重,但她没有“等、靠、要”,而是敢想敢拼敢闯,依托村里的旅游资源,从摆地摊到开农家乐创业致富。郝心英常说,“我家开了个农家乐,一年能挣几万多。”一番努力下,庙荒村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守好红旗渠,发扬精神“富脑袋”

红旗渠是林州老一辈人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精神鼓舞着林州人民。郁林英说:“我是红旗渠精神的传人,红旗渠精神就流淌在我的心里。基层工作困难多、情况杂、压力大,我痛苦过、动摇过,但只要一想到当年林县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排除万难也要把红旗渠修成,我就没有放弃的理由,正是红旗渠精神鼓舞了我。庙荒依太行山而建,傍红旗渠水而居,红旗渠精神激励着庙荒人不断拼搏。这些年干部群众一起绿化荒山、改造民宿,发展乡村游,用上了天然气、自来水,吃上了‘旅游饭’,庙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穷山村变成了致富的‘明星村’。”

庙荒村当年修红旗渠的老人刘黑牛对村里的变化编了一段顺口溜:“当年修渠流血汗,换来林县面貌变。脱贫攻坚吹春风,吹的庙荒面貌新。乡村振兴政策好,我家钱袋日日饱。”

对于庙荒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郁林英表示,她们将抓住国家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继续做大做强红色教育研学、旅游民宿产业,不断规范标准、壮大规模,让庙荒民宿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当年红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来的,如今的乡村振兴也要一件一件扎扎实实干出来。我会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带领老百姓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让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惠及群众,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担当作为,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郁林英掷地有声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