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产业赋能 详情
打通非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非遗购物节:联结城乡 实现手艺价值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杨钰莹
  •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周涵维
  • 2023-02-08 17:00:14

非遗购物节:联结城乡 实现手艺价值

图为贵州省苗绣代表性传承人龙禄颖和设计师共同创作的2022年“非遗购物节”标识。 资料图

张飞牛肉、保宁醋、狮子糕……网友留言“今天抢了好多秒杀,很开心!”6月6日晚,“四川非遗购物节——南充专场”首场直播,观众浏览量超过1163万人次,2小时的直播期间线上销售额超过358万元。

火爆的绝不只这一场直播。6月11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2年“非遗购物节”隆重登场,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全国共有7500多家非遗店铺参与,涉及非遗项目4000多项,覆盖了330余个脱贫县。这也是文旅部非遗司等连续第三年举办“非遗购物节”。

联结城市与乡村,打通非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3年来,“非遗购物节”在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特别是脱贫地区的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以及相关企业实现了手艺价值,促进了就业增收,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举办3年来,“非遗购物节”与其他购物节最大的区别在于,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作为重点,所有参与单位在讲清楚非遗产品和其他产品差异的前提下,将“非遗购物节”和各类传统文化消费活动结合起来,注重讲好产品中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内涵,让人民群众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中感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购物节’承载着传播非遗的重任。”京东集团副总裁冯全普介绍说,京东已连续参加三届“非遗购物节”,在过去的3年里,京东成功促成多名非遗传承人与飞利浦、植村秀、360路由器、戴尔、华为等多家知名品牌的合作,打造了多款更具“国潮”风的非遗产品,进而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使用是最好的传承,购买是最好的保护,分享是最好的传播。”冯全普说。

抖音在“非遗购物节”开展了“遇见新国潮”活动,以短视频或直播形式推出近千款非遗好物,邀请来自北京、赣州、五指山、凯里等29个城市的300余家非遗店铺走进抖音直播间,在销售非遗产品的同时讲述非遗故事。同时,上线“非遗购物节”“遇见新国潮”等话题,推出“旗袍摇滚琵琶手”“戏服工作者”等特色贴纸,让网友通过短视频创作参与活动,进一步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为非遗买单。

3年来,“非遗购物节”已经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消费品牌活动,持续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发挥当代功用,助力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的广大乡村,一大批非遗传承人带着他们的乡土特色产品,也在“非遗购物节”上获得了展示舞台,秀出了风采。

为非遗工坊插上电商翅膀

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非遗传承人对电商销售不熟悉,在数字经济时代,必然会失去很多潜在的购买人群,“非遗购物节”为他们插上电商翅膀,拓展了产品新销路。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网络平台,非遗产品下单数超过300万笔,销售非遗产品超过800万件,成交金额近4亿元。数字的背后是全国各地非遗工坊的生存,是千千万万非遗从业者的生计。

“在2020年第一届‘非遗购物节’启动伊始,我们省仅有24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设了网店,我们只好通过点对点帮扶、制作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上线指南和产品目录等方式,帮助这些工坊,最后做到了139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全部上线参加活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2021年“非遗购物节”期间,贵州省帮助非遗传承人、扶贫就业工坊注册快手账号,开通近30个快手小店;河北省通过帮助当地没有网络店铺的非遗工坊,对接省内网络平台进行代销;山东省针对非遗传承人电商能力不强的问题,组织开展了4期电商培训班,帮助传承人提高电商能力……

据了解,2021年“非遗购物节”,全国共发动500余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参与,活动产品覆盖了209个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今年的‘非遗购物节’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活动将覆盖更多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将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特别是脱贫地区的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以及相关企业销售非遗产品,促进就业增收,推动非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助手艺人坚定传承信心

“非遗购物节”直接带动了非遗工坊、企业的销售,让传承人和从业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而在非遗购物节的带动下,一批非遗传承人触动了数字经济的按钮,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青海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苏晓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5月31日,由中国国际商会、WBA中方理事会、德勤中国联合举办的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新一届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来自青海省海东市的苏晓莉荣获大赛“木兰奖”,成为获得该奖的三个中国代表之中乡村振兴领域的唯一一名。

苏晓莉是青海青绣总产业运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通过电商渠道,打开市场,扩大青绣影响力,在全省帮助近1.5万名乡村妇女参与刺绣行业,增加了收入。

苏晓莉回忆说,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和很多行业一样,由她和一群绣娘们织起的刺绣致富网受到疫情的影响,遭遇了线下渠道停滞、运输通道中断、刺绣商品滞销等困境。

“2020年6月青海省举行的首届‘非遗购物节’如同雪中送炭,当年在购物节期间,销售额达到了30余万元左右,其实直接效益还在其次,由于购物节活动覆盖面广,宣传力度大,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我们的产品,成为了我们潜在的客户,所以间接效应也更为可观。”

正是在非遗购物节的牵线和带动下,苏晓莉将销售的战场由线下转入线上,并在后续得到了阿里巴巴集团面向乡村振兴的“热土计划”的支持和流量资源扶持,并探索将阿里的数字优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路径,让青海刺绣得到更多的曝光和销路。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