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基本摸清风险隐患底数 调查取得多项“第一次”——解读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
  • 来源:新华社
  • 编辑:兰宇
  • 2023-02-16 09:37:50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基本摸清风险隐患底数 调查取得多项“第一次”——解读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当前,普查工作进展如何?普查成果有何应用?围绕社会关注的话题,在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对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作了介绍。

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

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

近三年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地区坚持“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和“试点先行、适度扩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步骤,努力克服疫情等影响,开展普查调查工作。

“共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目前正在利用调查数据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说。

调查是这次灾害风险普查的基础,取得多项“第一次”。郑国光介绍,例如,第一次在统一的技术体系下开展普查调查工作,推动致灾数据和承灾体数据的有机融合,推进了部门间数据共建共享共用;第一次全面摸清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形成具有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房屋建筑海量数据,特别是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第一次摸清了全国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家底”,为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提供重要基础;第一次补齐1978年以来长时间序列县级尺度历史灾害数据不完整的短板,全面调查了1949年以来89场重大地震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灾情数据和救援救灾情况;第一次开展并形成了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家户”的政府、社会、基层、家庭等全国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

郑国光表示,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能力,为全面做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做好组织实施

这次普查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组织实施难度大。

“我们在全国动员了近500万人参与,涉及全国所有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主要做到了“四个到位”,即统一组织领导到位、部门分工协作到位、地方分级负责到位、各方协同参与到位。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介绍,从进行试点、统一标准、开展培训、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四个方面,做好这次普查工作的技术保障、技术协同以及技术质量把关。

例如,先后在北京市房山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开展试点“大会战”以及全国120个县试点工作;编制20余本120万字的培训教材,举办了10多期线下线上结合的培训,录制300余节线上培训课程,通过培训确保参与人员能持证上岗……

“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

郑国光介绍,这次普查方案从制定开始,就确定了“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推动普查成果应用。

例如,在住建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说,在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依托普查系统开发了自建房排查信息归集系统,实现了信息落图定位、全过程可追溯。

在交通领域,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介绍,已印发了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分类分批开展成果的应用,强化灾害风险全过程管控。特别是利用这次普查的成果,科学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在森林草原防火领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负责人陈雪峰介绍,很多地方已经将普查成果应用于当地火险会商、灾情研判、隐患治理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