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开幕式与主论坛 详情
水发农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东振发言
  • 编辑:张燕
  • 2023-02-11 11:36:46


微信图片_20230211113343.jpg


2月11日,由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企业家峰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图为水发农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东振发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吴东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水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向第二届中国农业企业家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公司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汇报的题目是《履行国企担当,打造一流企业》。

水发农业集团是山东省属国企,2017年开始涉足农业,公司秉承“着眼乡村振兴,强化惠民担当”的企业宗旨,围绕党委政府想干的事、老百姓干不了的事,在中间环节上寻求切入点、着力点,做到上接政策,下联百姓,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从零起步,实现了六年六连增,六年六大步。截至2022年12月底,集团资产总额301亿元,营业收入365亿元,净利润6.9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28.2亿元,资产负债率60.37%。六年间,累计实现净利润15.23亿元,累计发放员工工资11.48亿元,累计上缴税收6.38亿元,净资产增加额107亿元,容纳就业人口5.82万,服务惠及人口过100万,服务社会企业4000多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履行国企责任担当上,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规模化科技化种植。坚持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推进土地流转,共计流转经营土地500多万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压舱石。流转后,通过对碎片化的土地实施高标准整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实行订单化种植,整合相关资源,为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推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也有效地解决了老百姓种地难、农产品卖难等问题。

(二)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围绕农村产业兴旺,我们在培植骨干产业上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棉花产业上,加强棉花科技创新和优质棉基地建设,与朱玉贤院士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与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棉花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新疆农科院、有关高校开展联合研究,共同进行棉花良种研发培育推广工作;推行厂地一体化的原则,减少了农民种植风险,去年又将棉花深加工成棉被、毛巾、浴袍等各种棉纺织品,推向C端销售,拉长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就业人口,也防范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了企业利润,对于支撑新疆棉花主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蔬菜产业上,为解决南疆地区“吃菜难、吃菜贵”等问题,水发农业集团投资10.6亿元,建设了占地面积4711亩、年产新鲜蔬菜150万吨、年加工蔬菜100万吨的新疆喀什现代蔬菜产业园,已经被批准为自治区级的产业园区,今年正在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园拥有84.5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实行育种育苗、科技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带动了整个喀什和南疆的蔬菜产业。同时,我们还进入了养殖、屠宰加工等行业,推动了内蒙区域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在山东,权属公司和福隆水发农业订单收购蔬菜、水果,出口印尼、马来西亚、英国、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7.5亿元,帮助老百姓解决卖菜难、卖果难的问题,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三)实施企业援疆战略。根据国家和山东省的企业援疆指示精神,我们在新疆成立了18个权属公司,遍布新疆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双河、博乐、阿尔泰、塔城等区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我们在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还建设了水发现代农业培训学校,培养维族青年一万多人次,教他们如何种植蔬菜、如何种植林果,然后到园区实习,自主种植时又给他们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提供收购、加工、销售全程化服务,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在富民稳疆过程中跟维族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促进了民族融合,创出了企业援疆的亮点,权属公司东鲁水控农业党支部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期,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业集团,我们进行了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对标一流农业企业,感到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前五年是起步阶段,中间五年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三个五年及以后是农业大服务阶段,至今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围绕“三步走”战略,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着力实施四大战略。

一是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种植服务、养殖服务、加工服务、销售服务、信息化监管服务五大平台建设,整合内外部资源,依托多方优势,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实行轻资产大服务。在农资上为农户提供优质价廉的种子、化肥、农药;在种植上,集中搭建高水平、高效率的种植服务团队;在销售上,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通C端市场,托起前端农产品的销售。

二是科技强企战略。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在企业技改创新、良种育推、科技种植、科技服务、精深加工等领域全面发力,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由7家增加到12家,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0家增加到20家,瞪羚企业由2家增加到5家,国家级研发平台由2个增加到5个,省级研发平台由13个增加到25个,各项专利由258项增加到450项,由主持省级科技重点研发项目向国家级项目进军,农业发展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三是高端推动战略。大力解决农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的问题,积极发展高端农业。开展绿色优质、多抗高效性状改良及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力争选育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品种。深入研究药食同源,开发低糖、低脂、搭配中药材的功能性食品,特别是做好对于“三高”人群有利的农产品和食品的开发,以符合市场预期的精准定位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差异化和个性化健康产品的需求。

四是强链补链战略。扎实推进厂地一体化、种加销一体化,着力构建集土地流转、良种育推、规模种植、精深加工、订单销售,以及农资、农机、农技、农户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前期我们已经在口岸贸易上进行了布局,这三年因为疫情没有走出国门,下一步要走出去,充分发挥内外循环相结合的作用,开拓发展新机遇。

经过第二个五年的发展,预计水发农业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净利润超过15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超过40亿元,流转经营土地面积超过1000万亩。细分行业有多个单项首位度处于全国前列,打造水发农业知名企业品牌,培育一批驰名商标,服务惠及更多人口,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深知,六年的耕耘,我们还是农业战线上的新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请教、学习,也欢迎各位会后到水发农业集团指导、做客。

最后,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