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开幕式与主论坛 详情
中华保险集团党委书记高兴华发言
  • 编辑:张燕
  • 2023-02-11 11:18:00


高.jpg


2月11日,由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企业家峰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图为中华保险集团党委书记高兴华发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高兴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非常高兴能作为保险业的代表,参加本届农业企业家峰会,与各位领导、专家进行共同交流与探讨。刚才聆听了各位领导的真知灼见,感觉受益匪浅。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打造世界一流农业企业 ”,我认为主题鲜明,正当其时。围绕这个主题,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加强农业风险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明确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从衡量农业强国的各项指标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三大主粮的商品率、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农业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农业抗风险能力将成为检验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然要求加强农业风险管理。我国是自然灾害、生物侵袭等传统风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面临着价格波动、贸易摩擦、生物安全等多重政策与社会风险等非传统风险,各种风险复杂性日益增多、传导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反复延宕,地缘政治对抗加剧,使得全球粮食安全等农业风险问题更加凸显,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变得更加迫切。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制度框架,也采用了多种应对农业风险的处置手段,但总体来看,我国抵抗和应对农业风险的综合能力还比较弱,存在农业风险认知不足、风险预警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保险作用发挥不充分、各类管理工具合力不够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加快破解农业风险高发频发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与时俱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保险是现代风险管理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方式,必将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发展传统的种植险、养殖保险,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使投保农户能够在自然灾害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例如2021年,在南方寒露风、江浙沪台风、河南特大暴雨等自然灾害后,农业保险均发挥了助力农户恢复再生产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成本保险、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创新型农险业务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农民收入。目前,农业保险已成为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放大器。

二、农业保险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的功能和作用。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的大力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了快速发展,覆盖面显著提升,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对于服务农业产业稳健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户稳收增收,完善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保障农业产业安全。自2007年我国实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农业保险实现高速发展,2007-2021年的15年间,农业保险保费由8.46亿元增长到965.18亿元,年均增速37.14%,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农险市场;提供的风险保障从170多亿元增长到4.78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5.63%,风险保障能力快速提升。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121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主要农作物及农产品的保险覆盖面超过80%,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受益农户超过4280余万,重大灾害的保险补偿占比持续提升,为灾后恢复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农业保险已经从保主要农作物向保地方特色农产品扩展,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或保种植收入”发展,不断扩面、增品、提标,提升保障程度,日益成为广大农户“定心丸”和农业生产“稳定器”。

(二)赋能农村金融发展。2022年,1.65亿户次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参加农业保险,承保面超过90%,全国建成40多万个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50余万基层服务人员,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乡镇,在金融服务“三农”中居于领先地位。以农业保险为基础,保险行业开创了“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期货”“农业保险+担保”等一系列金融模式创新,完善健全了农村金融信用机制,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在精准扶贫时期,保险业开创了“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基本范式,累计为2.3亿户(次)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不稳定脱贫户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围绕农业产业、农民人身、农村财产、资金融通增信等方面风险保障需求,保险业着力开展“扶贫保”“乡村振兴保”等模式创新,保障基本民生,为构建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拓展了农村社会现代治理的深度和广度。

三、 中华保险服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与探索。

中华保险由经营农业保险起家,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三农保险领域深耕了36年,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2022年,公司实现农险保费收入143.2亿元,保费规模位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五,累计为1795万农户提供了4685亿元保险保障,为400多万农户提供了风险补偿。公司在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一是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2年,公司在11个粮食主产省区、400个产粮大县,开展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与收入保险业务,为550万户次粮农、5400余万亩耕地提供了500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助力稳住大国粮仓。在全国162多个县市区推广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着力保障食品安全和农村生态安全。二是不断扩大农险产品供给。2022年,公司农业保险产品条款超过2700个,覆盖了农、林、牧、渔业220余个农产品品种,构建了成本、产量、收入、价格指数、天气指数等完善的农险产品体系。公司不断创新地方特色农险产品,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险,推出海水稻种植保险及渔业保险,累计提供近10亿元制种风险保障,为种子芯片保驾护航。三是开展“农业保险+”模式创新。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农业保险+信贷直通车”试点项目,为投保农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授信增信服务,服务区域已扩大至10个省区市,协助授信超过3亿元;开展创新型“保险+期货”业务,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开创“活体抵押+保险+信贷”模式,保障养殖业稳产保供;实施专业运营,探索“农险+农村普惠金融”线上线下融合新场景服务。四是科技赋能提升农险服务效率。充分应用地理信息、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搭建“空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平台、渔业养殖数字平台和养殖标的管理平台,不断提升农险信息化、智能化、线上化水平,提供全产业链精准标的管理和便捷保险服务,提高农险服务质效。

展望未来,中华保险将根据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任务,在推进耕地保护建设全方面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等方面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探索,通过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质量保证保险、农业科技装备首台套保险、林业碳汇保险、草原保险、渔业保险等业务,全方位服务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

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的成立,为农业相关企业相互交流、携手共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中华保险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我们将竭诚为联盟内的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以会员需求为导向,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保险服务方案,满足联盟企业全方位的风险保障需求,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业企业保驾护航。

最后,预祝本届峰会圆满成功!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