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由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企业家峰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图为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春光发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杨春光:
尊敬的尹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各位领导、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政策性的担保工具,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的产业发展。
我就全国农担体系的发展情况,以及支持农业全产业链情况,给大家作一个汇报,这也是共同富裕和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和汇报,能够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全国农担体系,同时也看看在座的各位在未来跟我们全国农担体系可以有一个研究合作,携手共同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机会。
我的汇报简单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全国农担体系是财政支农方式的一个重要创新,有效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侧普遍存在着农村金融风险管理难、农村金融产品匹配难、农业主体账务建立难的三大难题,实际上这三大难题也正是我们金融机构不愿意或者说不敢把我们金融资本投向农村的主要障碍。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让农村金融制度适应农村农业。我们尝试着通过具有财政+金融、政府+市场双重属性的政策性担保工具,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回流农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6年,财政部牵头会同原农业部、银监会建立了全国农担体系,充分发挥担保的桥梁作用,建立起了政银担联合支农的机制,极大地缓解了商业银行不敢贷的问题,就是我前面讲的三大问题。构建起银行信贷资金下乡入村的顺畅路径,截至目前,全国农担体系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三级的服务体系。国家农担是全国农担体系在国家层面的实体机构,通过再担保来为省级农担分享增信。省级层面设立了33家省级农担公司,并且下设市县分支机构超过了1100家,为农业提供直接的担保服务。
到去年年末,全体系累计已经为313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9982亿元的担保贷款,业务覆盖全国98%的县域,目前再保余额是3780亿元。
这个数字虽然跟50万亿涉农贷款的额度相差很大,但是在农业担保领域,我们农担体系的额度已经占到了60%,担保费率占0.5,就是5‰的水平,平均贷款利率仅为 5.1%,这个水平应该在全国支农金融贷款的领域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这是政策性的担保让利于民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体现。
第二方面,全国农担体系全力支持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放农业多种功能,向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作为我们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农村全产业链提供了指引和方向。通过政策性担保工具,多措并举,全力支持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产业研究,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了适配性很高的担保服务。
全国农担体系支持范围是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产业融合项目,支持范围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解决农村金融产品匹配难题,我们开展了一些研究,根据产业各环节的资金需求和生产周期,创新专属的一个担保产品,保障资金在期限、额度、还款方式上适配产业各环节的生产需求。刚才大家听了建行吴总的发言,他们几年期间投了农村的金融产品,实际上我们全国农担体系也在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份额也是不低的。
二是开展集群化、链条化的作业,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依靠当地的资源禀赋,实现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来打造统一的生产标准、营销网络、地标品牌,来提升价值链,将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近两年来,大家都知道农业农村部先后批准建设了140个优势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各地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国农担体系聚焦了各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联合地方政府、合作银行、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有针对性地来制定专属的担保产品,累计担保金额超过1300亿元,担保项目超过40万个。
刚才大北农的王总也讲了,他们作为这样的一个龙头企业,在这方面也遇到非常大的融资难题,实际上我们跟他在推动这方面的合作,也有一些具体的产品。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链做大做强的核心力量,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的关键,全国农担体系政策性项目的担保金额在10-300万元之间,它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资金对大中型企业来讲普遍偏少,但通过与核心龙头企业的密切合作,我们支持了大量企业上下游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企业强化上下游供应链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包括我们跟大北农的合作,通过大北农这样的一个龙头企业,我们支持了它上下游的产业链。在广西、山东等等都有当地的一些龙头企业,我们农担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合作,这里我也不再展开讲这些具体案例了。
第三方面,我们注重研究产业融资场景,强化需求挖掘与数字化转型,支持农业全产业链的做深做细。
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担业务已基本覆盖了各省的主要产业,下一步,我们进一步发挥农业的专业化优势,理清重点产业的融资场景,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银行、农业龙头企业等形成多方合力,为农业产业链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服务。
一是多方联合,拓展获客渠道,持续提升农担的政策覆盖面,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从产业链的上下游入手,联合各方的主体,集中进行集群化、精准化的获客,让更多的经营主体来了解农担、用好农担,帮助龙头企业巩固强化上下游的供应链。
二是强化数据整合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按照业务信息化、风控数字化两步走的节奏积极推进数字化的转型工作。
全国农担体系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个政策性的、开放的支农金融担保增信服务平台,我们期待着与在座的各个主体携手合作,以创新的思维、精准的高效服务,将金融场景真正融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环节,支持农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