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幕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潘碧灵郑重接过“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迎来了自己履职生涯的高光时刻。对他来说,这份荣誉来得并不“惊喜”。
作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在过去十五年的履职进程中,时刻不忘自己“环保代言人”的身份和责任,提出了一篇篇“绿色提案”:2018年8月,在全国政协围绕“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提交了5篇发言材料,其中《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增强硬约束》被选中为大会口头发言;2019年3月3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走上“委员通道”,用大家关注的“水中大熊猫”江豚为切入点,反映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2022年11月,他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召开最后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作了《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口头发言,介绍了新时代水生态成绩,也对如何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潘碧灵尤其重视每一次大会发言。他常说,“台上几分钟,台下数月功”,把每一次的发言都比作一份“委员作业”。“交出一份漂亮的履职成绩单,积极撰写、提交、做好大会发言,也是委员‘写好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潘碧灵来说,尽管在台上发言的时间仅仅几分钟,但在台下却是几个月的准备,甚至是多年的研究与思考。每次调研,他都会写大量的调研笔记和报告。“每年调研和全国两会,我都随身携带着平板电脑,见机就写,有时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写,有时在参会来回的车上写。”潘碧灵说,2018年,他每天写一篇两会手记,2019年,写了2万多字的两会观察,2020年、2021年分别撰写了13篇、19篇观察感悟。
“在政协履职27载,我有幸见证和参与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进步,也深深感谢政协给了我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舞台。”今年全国两会,潘碧灵在整理提案资料的同时也未曾停下脚步。“未来我还要多到基层调研考察,提交更多高质量的提案建议,这是新五年履职工作的最大期待。”潘碧灵说。
记者手记:
对于一个常年奋斗在政协战线上的“老兵”来说,潘碧灵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积极建言献策,十几年来深耕一个领域,这是他获得荣誉“惊喜”背后的“必然性”。
一生做好一件事,听上去容易,实际上却不易。潘碧灵用自己27年的履职实践证明了这句话的意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工作,不仅需要勤奋,更需要一份专注,并把这份力量注入到日复一日的调研里。只有真正把问题调查清、研究透,才能把提案建议写在大地上,也写在群众的心坎上。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艺娇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