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擘画指引和亲自关怀关爱下,贵州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书写了跨越发展的辉煌篇章,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一产增加值达到286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07元,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民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粮油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得到进一步彰显。”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集智如是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集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张集智说。
第一,聚焦“两稳”,提高粮食自给率。深入实施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提升三大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农机化社会化服务提升、油料产能提升、种子种苗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六大工程”。
第二,聚焦“两扩”,提高油料自给率。一要扩种大豆。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幼龄果园、茶园、薏仁米、高粱等产区,因地制宜推广经果林及其他作物间套种大豆栽培模式,推广黔豆系等优良品种,不断提升大豆生产水平。二要扩大油料生产,推动面积产量同步提升,拓宽食用油来源。
第三,聚焦“两业”,提高农民收入。一是抓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在抓好34条促农增收措施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稻+”“玉米+”“林+”“烟+”等复合种养模式,发展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的肉牛产业,推动秸秆等农副产品转化成饲料,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抓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贵州将通过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推广以工代赈,支持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就地就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工程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聚焦“四乡”抓人才振兴。积极探索实施“四乡”人才创业创新,开展“头雁”培育工程,通过为“四乡”人才创业发展提供金融、配套政策支持,引导“四乡”人才带头发展家庭农场、成立合作社、创办企业,组织带动农民群众由“单打独斗”转向“团队协作”发展,让越来越多懂技术、善经营的“四乡”人才向乡村汇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第五,抓乡村建设和治理。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健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协调推进制定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守住生态、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控制“三条红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采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实行分散化、小型化、生态化抓好农村污水治理。乡村治理方面,重点抓住“三个关键”,即:一村配好一套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打造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一套乡风文明治理规范,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健全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让文明乡风润泽黔中大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