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二月,一辆白色货车正摇摇晃晃地从弯弯曲曲山路绕下来,缓缓驶下武侯坡,车上整齐码放着一盘盘白色的漂盘,一袋袋整齐的基质。车子缓缓停在后箐村的专业化育苗基地前,只见一个瘦巴巴的小老头从车上跳下来,一边吆喝着同村工人,一边手脚麻利地将基质和漂盘扛下车,有条不紊地进行烤烟育苗工作,他就是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后箐村委会的片区负责人和全。
图为和全指导烟农进行合同网签。
二十年前,丽江市大力推行烤烟种植,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烟叶种植仿佛一颗小小火种,瞬间点燃了大部分农民的心,掀起了烤烟种植的热潮,也是在那个时候,和全带领着几户农民把一颗颗小小种子带回山中,把一车车金黄烟叶拉出山外。
可那个时候的后箐不通水也不通车,水、肥运输全靠人背马驼,烟苗移栽灌溉难,只能推迟移栽时间,等待雨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烟叶采收和烘烤的后延,交售初期烟叶烤不出,交售后期卖不完,赶不上烟站的收购进度。和全心里急啊,经常满村地跑,忙前忙后协调烤房,撵着烟农抓紧烘烤,又跟烟站协调交售时间安排,可他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这个时候恰逢烟站推出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想在各个村委试点,在其他片区负责人还犹豫时,和全已经开始在后箐山上进行尝试了,这一试发现膜下小苗移栽方式不仅还苗快,还可以解决移栽初期缺水的问题,烟苗早生快发,对于后箐村当地的移栽条件可谓是量体裁衣,这下和全算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在他的发动下,后箐村灌溉条件欠佳的几个小组都实行膜下小苗移栽方式,缩短了烤烟大田生育期。
移栽难题解决了,育苗方面又有新难题。之前由丽江市烟草公司出资建造的育苗棚因棚体老化等诸多原因已无法再使用,可由于地域限制,后箐村不具备建造四连体大棚的条件,因此无论是出苗率还是壮苗率都比不上大棚里育出来的苗,加上分散式小棚管理难的问题,导致烟苗出苗质量参差不齐。和全心想:“不能让后箐烟农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别人啊!”他心里盘算着要怎么解决,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大棚就租赁大棚。于是在烟站的帮助下他将后箐村育苗地点进行了整合和转移,统一在其他村租赁了一个四连体大棚进行育苗,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烟苗质量。
每年收购时,和全都会带队领着村里的烟农代表到烟站进行交售,扎捆整齐的烟打开基本都是纯度一致、少有夹片的烤烟,“纯度高、分级仔细”是烟站工作人员对后箐烤烟的夸赞,也是对和全工作的肯定。他在把烟站每年的收购政策传达给各户烟农的同时也扎实做好烟叶专业化分级点的工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淳朴的干事作风带领后箐烟农实现脱贫致富。
“凭良心干事,凭本事吃饭”是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说的心里话。从开手扶式拖拉机到开货车,从后箐山上到烟站的这段路和全一走就走了20年,20年间他本着一腔为烟农服务的公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当好烟站与烟农之间“中间人”的初心。
作者:杜润润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