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云南云菇农业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挂袋“春耳”迎来今年的第四茬采收期,每天都有10多名工人采收鲜耳,日采收量达1000多斤。
大棚内,圆柱形的黑木耳菌棒像糖葫芦一样,一串串悬挂于菌棚。肉厚圆润的木耳缀满菌棒,黑褐色的木耳质地柔软,弹嫩脆爽,“身价”也明显提升。
“像我身后这个黑木耳,我们种了10万棒,现在已经采收了三次,可以采收到清明节前后,每个菌棒的产值是5.5元左右,能够实现产值55万元。”云南云菇农业负责人吴广彪说。
木耳菌棚旁边的是羊肚菌菌棚,羊肚菌一片片簇拥生长,菌盖表面凹凸呈蜂窝状,部分已经呈深褐色,工人每天都要查看长势和土壤湿度,适宜的气候加上越来越规范的管理,云南云菇农业的种植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们种植有4个品种,有黑木耳、羊肚菌、鸡油菌,还有平菇,羊肚菌今年种了9亩,鸡油菌做了20万个菌棒,再过10多天,羊肚菌就开始进入采收,鸡油菌下个月就开始大量上市,平菇我们每天都有销售,都是卖鲜货。”吴广彪说。
云南云菇农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地处施甸县甸阳镇五福村,除了自建的22个菌棚,其余63个属于村集体合作社所有,租用菌棚减少了公司的前期投入,也为村集体创收提供了机遇。
“合作社和农户流转了88亩土地,建成63个食用菌大棚,通过合作社出租给云南云菇有限公司,公司负责生产经营。”五福村党总支书记李贵贤说。
五福村探索实施了“党总支领办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菌棚出租给云南云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给公司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全年下来带动我们121户农户双赢,也就是两笔收入增收,一笔是土地租金收入,一笔是务工收入,合计全年达到75万元,同时还实现了我们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李桂贤说。
作者:段茸茸 王建超 杨贵萍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