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北京化工大学:一堂与土地对话的生动实践课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王月莹
  • 2023-04-06 15:41:06

追根“粟”源8000年,在“国际小米年”的春耕时节,在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内,百余名热衷于乡村振兴的青年学子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史媛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小米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刘海庆,共探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奥秘。

交流中,来自该校文法学院的学生不仅就农业文化遗产的量化研究分析步骤与史媛媛进行了探讨,还进一步探寻了农业文化遗产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从理论方法探究到生态哲学思想,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农业文化遗产关乎人类未来”的论述源起和重要意义。

除了在课堂之上的讨论学习,北京化工大学的老师同学还与受邀的老师一同前往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与敖汉旗兴隆洼小米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劳作。从课堂到土地,从挖垄到播种,师生一道在田野和实践中感受劳动魅力,与自然拥抱、与土地对话。

今年三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小米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落地。这一基地的落地既为新时代农民参与校园劳动实践教育提供了新途径,也为大学生以专业所学反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平台。

接下来,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学子将在暑假期间以“化粟农立方志愿者”的身份到兴隆洼镇的校外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围绕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展开系统的学习调研,争做助力乡村振兴的首都高校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的践行者。

作者:王月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