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称赞安吉白茶“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如今,安吉白茶成了全县的富民产业,据统计,去年带动安吉农民人均增收8800元,占其总收入的25%。
近期,春茶一天一个价,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安吉县境内的白茶全面开采后,茶农迎来了最忙季。在黄杜村,茶香四溢,摘青叶、炒干茶、卖成品,车水马龙。忙活一个月,全年收成就能稳落口袋,茶农自然一刻不得歇。
记者见到静盛茶场主人盛静时,她正全身心炒茶。如今,有机器代劳,不少环节轻松不少,但从杀青、理条到初烘、复烘,关关得把牢,否则影响口碑,不能掉以轻心。除了督车间,盛静今年跑市场格外忙,不光销自家茶,更卖力地在推“亲戚茶”。
说话间,还真是忙忘了,几个订单着急发货,盛静立马微信连线远在千里之外的“远房亲戚”。电话那头,贵州省沿河县志强村的茶农杨胜强同样在赶工打包,扯着喉咙喊话:“放心吧!肯定挑最好的。样品够不够?我再寄些去。”
其实,盛静本与杨胜强之前素不相识,两人结缘始于5年前。当时,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
5年来,安吉累计向贵州、四川、湖南3省5县捐赠茶苗3485万株,种植面积达8974亩,成功带动受捐地3146户11332人受益。像杨胜强所在的志强村,茶苗是安吉捐的,技术是黄杜茶农教的。一来二往间,两村很多百姓“结了亲”。现在茶叶上市,盛静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再帮一把拓销路。
这种点对点、手把手的民间情缘,在几个地方间成了一道温情风景线。而安吉县委、县政府层面,同样使出“十八般武艺”助力茶叶销售。安吉农高新集团下属子公司安吉白茶集团早早派出技术组,前往3省5县进行茶叶采摘和炒制的现场指导,既确保品质,又授人以渔。
为此,安吉县还就3省5县“白叶1号”茶苗出台了一个强村富民激励机制方案,包括指导赋能、反租倒包、督导评估、包销激励和品牌共建等五大机制。比如,安吉县白茶办制定的包销激励机制中,已完成返租倒包的捐种茶园所产春茶达标后,由安吉白茶集团以不低于每斤600元包销。去年,3省5县受捐地累计制成干茶2万余斤,价值1000万元,带动当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新的故事仍在续写——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注脚就在那3省5县的青青茶园中。
作者:俞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