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马铃薯产业绿色高效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日前在重庆市巫溪县启动。该课题重点围绕马铃薯生产标准化、生态化、轻简化,以“绿色、优质、高产和高效”为目标,为推动巫溪马铃薯产业发展,让“土豆”变“金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课题组在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马铃薯示范基地调研。
按照计划,到2025年,课题组将在巫溪建立1000亩以上马铃薯核心示范基地,相关技术成果示范推广5000亩,推动脱毒种薯覆盖率达90%以上,马铃薯亩产提高10%以上。
课题组在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马铃薯示范基地调研。
据悉,该课题是国家重点帮扶县“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重庆典型山区高效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课题之一,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等9家单位共同承担实施。
课题组在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马铃薯示范基地调研。
课题负责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研究员黄振霖介绍,课题将开展“优良品种+脱毒种薯+地膜覆盖+科学施肥+精准防控+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构建马铃薯绿色高效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体系;建立该技术核心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大面积示范;创新巫溪马铃薯特色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具有巫溪特色的马铃薯加工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加快巫溪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课题组在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马铃薯示范基地调研。
马铃薯,在重庆又称为土豆、洋芋。记者了解到,巫溪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特殊的山地小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经过多年的发展,巫溪马铃薯年均播种面积35余万亩,总产量50余万吨,2020年入选首批中欧互认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课题组在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马铃薯示范基地调研。
“不过,巫溪马铃薯生产仍然面临着丘陵山地种植技术落后、脱毒种薯普及率及质量不高、病虫害防控技术缺乏、加工产品品质不高等难题。”黄振霖说道。
课题组在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马铃薯示范基地调研。
为此,以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机构专家学者组成的重庆巫溪科技特派团,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将聚集全产业链专家,以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科技帮扶模式和经验,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黄振霖表示,课题组期望通过打通马铃薯龙头企业产业链,实现产业经济效益提升15%以上,直接带动脱贫农户800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累计直接增收400万元以上。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图/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