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抓好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早熟小麦,成熟早、产量高,使烟苗在最佳节令移栽,小春增收,大春增效,这麦烟栽培模式破解了我们种植茬口的大矛盾喽!”这是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烟农的普遍心声。
近年来,师宗县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抓好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2023年试验考察新品种655个,示范展示新品种4个,并承担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品种试验、云南省小麦品种试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等10余组试验,为本地小麦发展做好品种和技术储备,积极探索和集成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易操作的技术模式,为下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近期,师宗县7.33万亩小麦已自南向北逐渐进入成熟期,迎来收获季,农户们也都抓住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抢时间、争速度,抓紧收割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收割机收割麦子。张洪拍 摄
大同街道办是师宗县较早收割小麦的地区之一,麦田里金灿灿的麦浪随风翻滚,麦穗鼓胀饱满,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金黄色的小麦从收割到脱粒一气呵成,全程机械化。
小麦收割季,来自河南、江苏、山东等地420余台(套)的跨区作业机具抵达师宗县,与本地的收割机一起投入夏粮收割。收割机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收割效率,在田间便可完成小麦的切割、脱粒、分离和清选等工序。
“现在有收割机,效率太高了,十五六亩地不一会儿就能收割完了。另外,今年的麦种也相当好,比较增产。”师宗县大同街道大同社区大圭车村的烟农徐贵才笑容满面地说。
徐贵才所说的麦种是云麦80,属于中筋小麦,具有抗病、优质、高产的特点,是师宗县通过不断试验后在众多小麦品种中选出的适宜本地气候特点且单产较高的几个品种之一。
师宗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开展鉴定工作。张洪拍 摄
师宗县烤烟前茬农作物小麦,普遍以中、晚熟品种当家。由于生育期较长,一般要在5月中、上旬才能收割,推迟了大面积烤烟移栽节令。为从根本上解决小麦和烤烟之间的茬口矛盾,在烟草部门及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师宗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22年开始,在全县推广高产、抗病、耐旱的小麦品种。同时,建设一批小麦作物高质量生产基地,集中开展优质小麦高产示范,加大小麦增产集成技术推广力度,示范带动全县夏粮均衡增产,确保夏粮丰收。高产、抗病、耐旱的小麦品种收获期比传统当家品种提前15-20天,可确保烟区高产、抗病、耐旱的小麦在4月20日前收获,大幅度缩短了小麦栽种茬口时间,确保了烟苗在最佳节令移栽,有效解决麦烟茬口矛盾难题,保证了优化烟叶结构中上等烟的提质增效。“小麦——烤烟”模式除了确保烟苗在最佳节令范围移栽外,麦秆还田,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结构,为生产生态有机优质烟叶彰显出它的价值。
在师宗县,每年谷雨后,田地里到处都是村民们抢收蔬菜、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准备种上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的忙碌场景。而今年,在当地烟草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全县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机械化作业面得到推广铺开,更是鼓舞了村民们留在乡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
据了解,师宗县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61.48万亩,实现总产量24.04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33万亩,总产量1.39万吨,实现麦农收入5571万元,亩均收入760元。师宗县还抽调科技人员深入小麦种植的重点村,从良种供给、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技术培训,确保小麦绿色高效健康发展。
今年46岁的谢红清是师宗县大同街道大同社区大圭车村职业烟农,也是当地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烤烟科技员。多年来,夫妻二人靠种植油菜、小麦、烤烟等农作物增加收入,补贴家用。
过去耕种土地,两口子只种自家的两亩山地和两亩水田,一年到头也就两万元左右的收入。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两口子向村里集中流转了41亩土地,小春种油菜和小麦,大春种植烤烟,虽然收入翻了一番,但一到生产忙季魏解焕就发愁,种植、收割……处处都需要人手,村里家家抢抓节令,工价高不说,还难请到人。
科技员帮助烟农进行烟叶种植。张洪拍 摄
今年引进机械化作业后,谢红清别提有多高兴了:“收割机2天就能把自家的小麦收完,以前种40亩烤烟,要请20个人,忙忙碌碌10多天才能栽种完,工钱在20000元左右。现在机器帮忙干活,耕地、起垄、打塘、覆膜……费用在9000元左右,再找上几个人,花费10000元左右,很快就移栽结束了。2022年我种植烤烟41亩,收入20多万元,今年种植小麦20余亩,可以卖到3元一公斤,收入4万多元。”
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师宗县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把推进机械化作业作为提高小麦收割速度、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有效解决麦烟茬口矛盾。同时,在烤烟移栽过程中,积极引导烟农走机械化种植道路,在耕地、整地起垄、移栽等主要环节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降低烟农种烟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据悉,今年小麦收割是实现机械化最高、最快的一年,机械化率达到85%,通过大面积推广,在时间与质量上取得了突破,为烤烟最佳节令移栽打下坚实基础。4月份我们从河南过来,来到师宗大同这里收小麦,这边村委会、老百姓很配合,过来10多天了,机械对大同小麦收割速度加快了很多。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专业机耕队员张某说道。在整个小麦收割及烤烟移栽期间,该街道办要求所有机关干部职工吃住在村,与村干部一道克服天气变化影响,分布在抢收一线,集中精力、时间,全力帮助群众小麦收割、预整地、烟苗移栽。
今年,大同街道办在烤烟耕地、整地起垄、移栽等环节中,微耕机、深耕机、覆膜机、移栽机等多种机械并用,烤烟移栽速度得到了重大突破,烤烟机械化率达80%。4月20日,整个街道办小麦收割已基本收割完成,目前已全面完成了2023年烤烟移栽任务。
下一步,师宗县将持续做好品种和技术储备,优化服务工作,强化示范样板建设,推动小麦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乡镇(街道办)结合规划片区种植茬口、水源和移栽计划,推进实施缩点扩容、分批次精准播种育苗。各地积极收割小春作物,努力培育新型种植主体,扩大连片种植规模,全力加快烤烟移栽工作进度。提高服务,促科技兴烟,提升烤烟生产效益。积极组织烤烟科技员、烟农和村组干部开展烤烟生产种植、管理、烘烤等环节培训,提升指导水平和生产水平;组织工作组指导督促烟农抓节令适时抢收抢种,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有效解决烤烟移栽茬口矛盾;督促烤烟科技员加大技术指导,做到技术到村到户到地块,打牢烤烟生产质量基础。
作者:徐承志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