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共同在京发布《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
发布会现场。
《蓝皮书》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就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就业面不断扩大,就业比例持续提升,就业质量逐渐提升。据2017—2021年残疾人就业统计分析,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数量在逐渐增加,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数量在逐渐减少。其中,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及公益岗位等三项就业人数的占比由11.88%上升到13.99%,上升了2.11个百分点;农村养殖与灵活就业人数的占比由79.1%下降到77.2%,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
据《蓝皮书》显示,加强农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在农村,开展“雨露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建立健全农村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体系,依托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培养农民工、残疾人等人员的创业技能。截止2020年底,328.6万人次贫困残疾人接受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生产技能有效提升;563.8万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产业扶持,扩大再生产;46.7万贫困残疾人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实现产业增收。
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农村残疾人就业面。政府通过构建残疾人扶贫基地4581个,推动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发展手工制作帮助贫困残疾妇女实现就业脱贫;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培养非遗扶贫带头人,带动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稳定就业,截至2020年底共设立2000多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涉及2000多个非遗项目;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城乡残疾人就业稳定发展,就业质量逐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05.5万人。
此外,《蓝皮书》还以广东、浙江、福建、江西四省份为例,总结了残疾人事业领导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权益维护等方面典型经验,提出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应重点关注城乡均衡发展、区域协调进步以及残疾人理论创新等问题,为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宗亮 见习记者 雷昱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