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秦巴山涓涓流淌“振兴歌”
——陕西安康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燕
  • 作者:许名山
  • 2023-05-22 17:58:07

五月的秦巴山区天蓝、地绿、山青、水碧。清晨,迎着朝阳、拨开晨雾,但见一条条乡村道路向四方延展,一株株嫩绿烟苗拔节生长,一幢幢漂亮民居点缀山间,一张张幸福笑脸写满故事……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安康市局(公司)〕牢记“国之大者”,扛牢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用心用情用力写好驻村帮扶大文章,一曲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之歌,正在大山深处奏响。

从驻村到驻心:打造“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选好‘领头雁’、管好‘主心骨’、锻造‘主力军’,配强驻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5月11日,在全省烟草系统助力乡村振兴暨省级单位定点帮扶旬阳市座谈会上,安康市局(公司)主要负责人刘海轮介绍做法经验,“我们通过统一选优派硬、管理考核、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确保驻村干部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作为帮扶单位,加强驻村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

据了解,安康烟草系统共有13个帮扶村,他们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分别为13个帮扶村选派第一书记;把熟悉农村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选派到驻村工作队。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制度,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同时,出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定》,明确工作职责、保障措施。制定《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运作。提高驻村补贴标准……“我们就是要建立完善长效帮扶机制,确保驻村帮扶人员安下心、扎下根,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刘海轮说。

石金勇,汉滨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原派驻谭坝镇惠坪村第一书记。驻村伊始,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惠坪村贫困的根源是不通路。没多久,石金勇在所住的由教室改建的宿舍墙上,画了一幅“粉笔画”,画中村域、农舍、水源、道路一目了然。相关领导调研时被这幅画感动了,表态协调各部门修通这条路。5个月后,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修通了,石金勇带领大家搞养殖、种烤烟、办家庭农场,惠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金勇(前排右三)为帮扶村推销农特产品后留影。

张杰,宁陕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驻金川镇老庄村第一书记。驻村三年中,他努力克服家中孩子小、父母身体弱的实际困难,从解决老庄村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入手,积极引导和拓宽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任劳任怨扎实工作,得到老庄村的一致好评,被安康市授予脱贫攻坚“贡献奖”,被宁陕县授予“交友帮扶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优秀第一书记”。

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全市系统累计派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43人、工作队员57人,其中32人次荣获省、市、县各级表彰奖励。

以一叶成一业:把群众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今年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我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50亩种烤烟。你们看,今年雨水好,我这烟苗移栽才几天时间,长势多好!”立夏时节,走进万兴村烟田,烟农王念友高兴地说。

王念友,今年48岁,家住紫阳县高滩镇万兴村,十多年前购买货车跑运输,由于经营不善,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欠下一屁股债。2018年,在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帮扶下,王念友种烟35亩,当年不仅还清了外债,还实现6万多元的结余。

尝到甜头的王念友种烟不止,且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种植烤烟40亩,虽然遭受严重干旱灾害,但万兴村海拔高、土地好,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仍然实现产值21万元。如今,王念友不仅买了小汽车代步,还在城里购置新房,日子越过越滋润。

“王念友头脑灵活、吃苦能干。在他带动下,万兴村烤烟种植面积逐年增长。” 万兴村第一书记邱昊说。2022年,经过紫阳县烟草专卖局的倾力帮扶,万兴村跨入“烤烟千亩示范村”行列。

在帮扶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是安康市局(公司)思考的重点。“我们充分发挥烤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烟草+”产业,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刘海轮表示。

驻村第一书记邱昊(左)与王念友一起查看烟田。

以此为推动,安康烟草“烟草+”模式助力帮扶村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烟草+产业“一条心”推动。依托烤烟产业,全市系统上下同心,坚持把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群众富在“链”上。仅2022年投入帮扶村烟叶产前扶持达1300万元,建设育苗大棚33座、烤房237座、烟田机耕路12.6公里,发展烤烟3485亩,户均增收10.69万元。

烟草+终端“一条链”嵌入。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为目标,在帮扶村开展“最美乡村终端”建设,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同时为村民提供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2022年,在全市13个帮扶村共建成“最美乡村终端”13户,带动销售木耳、香菇、蜂蜜等农特产品123万元。

烟草+多元“一盘棋”谋划。突出烤烟产业的稳粮增收作用,2022年在13个帮扶村种植大豆3811亩,其中烟豆套种1177亩。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780亩、魔芋1450亩,养殖高山冷水鱼20万尾,林下养鸡12000羽,发展“飞地”黑木耳5000斤。

“目前,‘烤烟+’多元化产业互补共生模式基本形成,其中4个帮扶村烤烟产业发展迈入‘千亩示范村’行列。”刘海轮说。

补短板为跳板:建设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走近旬阳市小河镇小阳村集中安置点,居民房屋错落有致,道路院落干净整洁,花草树木绿意盎然,一首舞曲从小广场传来,悠扬动听。在集中安置点小广场上,只见陈启英带着几位妇女正在学跳广场舞。眼前美丽的新农村,很难将其与“臭味”两个字联系起来。

“前几年村小广场刚建成时,我就寻思着没事教大妈跳广场舞,活跃一下生活。但每到夏天,河道边味道很重,大家都不愿意来。”陈启英说,“现在好了,生活污水统一处理、统一排放,臭味没有了,我们广场舞又恢复起来了!”

“刚驻村时,小阳村居民安置点群众就反映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我们及时联系镇环保部门提供支持,建成300米管道连接入户,并修建三级净化池,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小阳村第一书记吉应东介绍。

以污水处理为契机,小阳村集中安置点绿化、亮化、美化同步推进,不仅让群众生活更健康,也让村庄美了“颜值”,提了“气质”。

据了解,近年来,安康市局(公司)积极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标“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淤泥”和“八清一改”要求,争取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共投入基础设施帮扶专项资金482万元,其中协助新建、改造包联村党群服务中心5个,修建便民桥3座、村民广场5个、村卫生室6个、饮用水工程1处,亮化路灯320盏。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帮扶村打造为产业兴、村民富、村庄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刘海轮说。

作者:许名山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