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是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端的生态农业县,总人口13.4万人,劳动力8.3万人,是中国矮砧苹果之乡、全国奶山羊良种名城、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近年来,千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稳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质量、稳定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聚焦产训融合做大做强“千阳苹果师傅”“千阳奶山羊专家”等六大技能品牌,持续用力书写民生答卷,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职业教育,让农村妇女找到人生坐标——
家住千阳县小寨村的刘秀云,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中年农村妇女,家里6口人的日常开支主要靠丈夫一人打工维持。一度时期,没有一技之长的她只能通过打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
2017年,她看到千阳县人社局举办为期10天的免费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还能每天发放50元生活费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培训。在经过专业老师的讲授和“手把手”训练,不仅获得了“千阳保姆”技能证书,成为当地好育佳家政服务公司的管理人员,还获得国务院评选的“全国优秀农民工”,陕西省家庭服务业协会评选的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实现从黄土地“黑天鹅”向办公室“白领”的华丽蜕变。
如今,帮助刘秀云“圆梦”的公共实训中心也已经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0821平方米,有着2名中省级非遗传承人、16名高级讲师、共计46名讲师专业培训团队的市级标准化创业实训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累计举办母婴护理、家政服务、苹果种植、奶山羊养殖、电子商务等各类技能培训1070班次、培训劳动力5.2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85.5%以上,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工种向技术服务转变、劳务向品牌输出转变。
电商赋能,让返乡青年搭上振兴快车——
出生于1993年的南寨镇大学生赵晓青,原本在上海从事物流工作,2020年,已经在外奋斗3年的她毅然决然辞去月入过万元的工作,回到土生土长的故乡追寻梦想,同时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回乡后,她积极参与县人社局组织的电商培训,掌握电商知识,通过抖音账号向全国各地朋友宣传售卖家里的苹果,闲暇之余,在田间地头拍摄短视频,介绍美丽家乡,由于作品真实鲜活,家中的苹果很快就卖完了,她又帮村上其他果农卖,一年时间卖出苹果约 50余吨,发现收入竟然比在上海还要高。现在的她,更加坚信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更加坚信未来的家乡会因为自己的努力拼搏而越来越美好。
产业帮扶,让养殖能手带动一方致富——
走进南寨镇闫家庵村,一提及梁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这个其貌不扬的80后乡下汉子,已经成为千阳县立得稳、站得住、有规模的莎能奶山羊养殖大户,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梁明和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搞过餐饮,跑过运输,辛勤打拼的他没有想到,致富的机遇就在故乡。他在千阳县委、县政府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全力支持群众养殖莎能奶山羊时敏锐洞察到商机,2014年购买18只奶山羊,参加县上组织的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学习养殖技术、动物防疫技术,借助奶山羊创业担保贷款建起厂房,拥有了占地8亩的专业化养殖场,如今奶山羊存栏500多只,实现了稳定增收,并且示范带动全村20户村民养殖1833只奶山羊,实现增收40万余元,为全村探索出了一条长期稳定的增收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大的历史机遇、政策机遇、发展机遇,为千阳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增收群众收入提供了重要契机”,千阳县委书记刘方斌说,“我们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把乡村振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乡村人才‘六大统筹’,聚力打响中国矮砧苹果之乡、全国莎能奶山羊良种供应繁育基地两张‘国家级名片’,1.1万名果农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1.5万名奶山羊养殖户年增收4000元以上,努力走出一条中国西部县域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下一步,千阳县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的契机,以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创新实践为主线,用好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县域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格局,努力实现群众就业机会更充分、劳动报酬更合理、社会保障更可靠,以高质量就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黄禹铭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