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2023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七位嘉宾围绕“数字农服发展展望”主题进行探讨。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朱先春:
今天从上午到下午分享的内容特别多,有农服、数字,也有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座的有政府官员,有多年从事农业服务的同志,也有做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公司。请各位谈谈自己的感受、观点,也可以提问。
先请苏虹市长。
苏虹:
主持人好,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这个环节7位同志参加座谈,我是来自基层的一位政府分管领导,其他同志有部里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老总,对于今天的主题我个人认为或者认知比较高的是农业生产的服务者和各位专家、领导,我因为工作关系不可能有他们研究的透,或者立意更高。我自己从今天全天来说,我来的时候是带着学习的目的来的,认真聆听了各位领导、专家所作的报告。感触比较深的,像张天佐总师关于生产经营模式,包括风险的管控,以及张红宇所讲的生产经营主体,包括今天下午两位专家的演讲内容,深扣时代脉络,把事物内在逻辑理的很清楚,国内国外的形势也介绍了。关于规模化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关于规模问题、方式问题、推动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今天我很有收获,很有获得感,谢谢各位。
我是来自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我姓苏。滁州市是安徽省的东部,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叠加的城市,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是安徽省的经济强市,也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市。耕地面积是安徽省第一,粮食产量是安徽省第三,我们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的商品化率安徽省第一。滁州这几年先后承担着国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推进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这三项国字号的改革。同时最近又获批全国整市域推进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域推进示范市建设。
朱先春:
谢谢苏市长。请浪潮集团,浪潮集团是国家队的数字技术企业,现在也在为乡村振兴发力,有请张董事长。
张惠潼:
感谢主持人。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今天这个主题我理解数字农服是数字农业的一部分,数字农服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农业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农业发展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设备农业,主要特征是农业一产、二产的机械设备自动化,包括北大荒的无人农场,还有智慧大棚的建设。
第二个阶段是农业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包括农业机械的物联感知,农业生产要素的数据监测等等。这个阶段,我认为它的优势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举个例子,80米的卷帘大棚,如果一个人卷放一次可能需要花费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是用机械只需要10分钟,一天就可以多出来一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一年下来可以节省66个人工,所以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这个阶段它的不足之处就是数据应用不是很充分,拿卷帘大棚来说,可以做到定时卷放,但是没法根据天气预报,甚至根据农作物的长势进行自动卷放,有数据而没有智慧,或者说有数据少智慧,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我认为现在这个阶段的农服更多偏重于供给侧,包括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农技服务、托管服务等等。第二个阶段应该是数据农业,它的特征就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这种大数据不仅是农业大数据,还包括其他的大数据,把这些大数据经过清洗,利用模型算法得出数据成果,反向作用于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农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产销对接的数据,从而达到订单农业和精准农业。
第三个阶段是智慧农业,标志是要形成自主分析决策系统,农业知识图谱要和大数据深度融合,如果把设施农业比作躯体,把数据农业比作联接躯体的神经,我认为智慧农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安装了智慧大脑。这个阶段的农服应该是全方位的,渗透到各个环节。也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通过数字农服,使农业从业者知道种什么对,卖什么贵,中间用什么农资农服最实惠,从而达到理想状态,足不出户、脚不沾泥干农业。
总之,我认为数字农服作为数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引领着数字农业的发展。谢谢!
朱先春:
数字农服引领数字农业的发展。
张惠潼:
是相互的。
朱先春:
今天上午张总师讲了农业服务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就是农业的现代化,跟你这个是一样的道理。有请互联网京东科技乡村振兴业务总经理刘贤志分享一下。
刘贤志:
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我一直在认真记,也在认真想,我在京东负责乡村振兴的业务,大部分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出差,看各种项目,琢磨政府的需求,老百姓的需求。从乡村振兴也好,或者共同富裕也好,今天讲农服的话题,结合我的经验和我听下来,提几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农服可以做三个延伸。一是服务对象延伸,今天更多是把老百姓的土地进行集中,村集体或者企业或者政府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二是向经济作物延伸。农业服务所耕种的作物大多数是粮食作物,仝书记讲有红薯,类似于这种经济作物,南方有种香蕉的,种花椒的,很多经济作物,这种经济作物怎么去提供农服?也可以做延伸。三是现在的农服更多是耕种管收的服务,从京东实验来说,对于品牌打造,商品上新,也要做一些服务的延伸,农服从产前、产中、产后立体化的服务内容。
我想做一点补充,跟刚才仇院长讲的类似,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产前、产中、产后,基于京东实践可以提供一些或者比较重要的服务内容。产前是规划服务。平台公司也好,政府也好,更重要的是引领当地产业发展,到底发展什么产业,有什么产业基础,怎么发展。我们在很多地方给政府已经做产业规划,比如种香蕉、要养羊、种花椒、养桑还是养蚕,我们会提供很多数据服务,告诉他什么样的商品比较好卖,价格比较高,这个有很多大数据分析,可以给政府提供非常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这是产前。
产中可以农机服务和农技服务、技术性的服务。农机从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基础的生产资料的服务。农技方面,我们也联合专家提供很多的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性咨询。最重要的是技术性的服务,农业服务的过程中,比如说提供病虫害基于技术性分析的服务,通过视频拍照的查验,或者种的作物呈现什么特征,现在在流行什么样的病虫害,可以利用技术提供服务,包括种植过程中水肥一体化的服务。比如山东要解决茶叶的问题,做了很多大数据分析,保证后续的溯源数据是真实的。
产后,提供品牌打造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品牌打造,一个地方商品种得再多,怎么销出去,包括五常大米的品牌价值最近几年涨得非常快,包括单品的价格逐年上涨,一定有很多逻辑,京东也帮助它做很多的解决溯源的问题,解决品质的问题,或者在京东上卖五常大米商户真实性的问题。这些能力和服务可以对所有做农业服务或者大规模生产的本地政府或者平台性公司,以及像北大荒的企业提供品牌打造的服务。
销售服务,可以通过开店,通过在京东上做商品上行,包括提供数字人24小时在线直播技术,以及精准广告投放的技术,来提高效率。金融服务,比如苹果的输出,其实是很占经销商的款的,包括云南的普洱茶需要陈放,需要我们提供基于数据和技术去监管它的仓,提供后续的金融服务。
打造平台,最近几年特别火的预制菜的产品,预制菜本身对于农业的带动价值是非常大的。比如说生产预制菜需要蔬菜,需要本地养的猪、鸡以及配套的各种冷链、物流配送等等,带动作用非常大。我们在很多地方提供平台化的预制菜产业的能力,围绕相应的服务形成平台的能力。
分享这么多,谢谢。
朱先春:
听说现在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据我了解这些平台公司所有的乡村事业部、数字农业部都在扩员,农业的广大天地可以给互联网公司发展空间。下面有请河南首邑农业发展公司的沈兴新沈总分享。
沈兴新:
大家好!浪潮、京东都是偏技术性的公司,我们公司更偏向于传统,我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传统层面或者在实操层面分享一下。
首邑农业目前是国内唯一一个非平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而且能把业务从南做到北,服务范围从内蒙、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托管面积60余万亩,面积说起来不是很大,但是有人感觉怎么能做到60余万亩呢?我们是在空间中找时间,今天很多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人,传统的或者是在实操层面的人可以听听。空间中找时间是什么意思?我们公司所有的农机装备是自有的,典型的是同业生产型服务供应商,在全国几乎没有,大家更多是偏于平台型,整合社会资源。每个地方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或者抢收的时间非常短暂,如果不站在全国空间上布局的话,任何一个公司或者任何一个企业做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本做不起来,是指实操层面、自持农机的,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地方,人员开支都无法承担,所以大家做这块一定是立足全国,不同时间都可以找到农机的活,提升效率,让公司员工处于常年有活干的状态。
数字农服在推动传统农业社会化服务层面上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浪潮、京东更多偏重在技术层面。我们公司做的是实操层面的具体细节,我们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知道每个机手今天给哪个客户干了活,种了多少亩地,推导出来哪天播种了,哪天能出芽,哪天长多大,根据后面的农事操作系统可以做匹配的措施。
在座的应该说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从业者,真正在实操层面上我们有更多的共鸣或者有更多的交流会更好一点,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又苦又累又脏的行业,希望在每次交流或者论坛中,应该更多倡导,把农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提前规划出来。什么意思?现在很多人一听到农业觉得农业又脏又苦又累,不愿意从事底层的农业,尤其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真正目前的农业经营状态依然要在田地里。我昨天下午才从地里回来,包括今天上午一直接到不同的电话,什么意思?我是来自河南的,整个豫南地区持续下雨,豫南地区小麦几乎全部出芽,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服务业,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的内心是非常煎熬的,农业的风险在某些层面上还是无法管控的。恰恰是这种状态,导致中国农业发展跟国外的差距非常大,这也是当时我为什么进入农业这个行业的原因,我觉得中国农业跟国外农业差距很大,一进来可以做出成绩,慢慢能迎头赶上。
农机装备水平很落后,国外农机专家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目前的农机装备水平是很惊叹于中国人的,他感觉这么多农机装备才能把中国这么多的地种完。其他未来有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真正投入到农业生产一线,现在农业被有的人认为是没知识没文化的人在做农业生产。我小时候所有家长都说孩子要好好上学,要不然就是在家里种地。我在很多场合呼吁,整个教育理念要改革,不能觉得农业是低端产业,包括今天探讨数字农服,农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未来的发展,农业将来绝对可以做成没那么苦、没那么脏,也没那么累,农业可以是体面的行业。在实操层面上,各位领导和同仁们需要齐心协力,在这个上面下工夫,而不只是整天喊口号,农业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话农业发展会很慢。更多是在实操层面上拿出更多的方案和措施,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农业是有未来的,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参与到农业中来,推动农业的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行业。
朱先春:
谢谢沈总。下面请北大荒集团资深专员张宏雷分享。
张宏雷: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非常高兴,上午听了那么多的领导和专家的报告,对于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同志这是一场盛会,因为有海量的政策信息,还有那么多从事社会化服务地区的经验,让我们对于当下和未来抓好社会化服务都有很多的启发,有很多政策导入,对于我们更好地做好社会化服务,这是一场盛宴。
提到社会化服务,已经列入北大荒集团二次创业新征程的内容。北大荒集团从1947年开始开发建设荒原到现在76年,现在已经形成了5.54万平方公里的占地规模,4600万亩的耕地,发展到今天代表中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粮食生产为主的大农业,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集团党委及时提出二次创业新的目标,二次创业主要是要突破4600万亩耕地的束缚,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就要走出去,有更广阔的天地。近几年在生产实践当中看到了希望,又赶上国家提出农业强国,建设现代化的强国,农业强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实现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要解决农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北大荒集团及时提出二次创业新的目标。如何解决大国小农这些现实问题,数字农业成为破解难题,特别是对于北大荒这样的企业,本身就是集约化程度很高,起步就是机械化的农业企业,本来就是人多地少,我们要走出去,要解决土地碎片化的问题,这是非常好的锐利武器。
目前来说,听上午的专家讲的观点,我们国家数字农业还是很低层次的。特别是在大田农业、数字化农业不足5%,美国农业规模化已经达到了80%以上,所以我们现在要克服很多困难,弥补很多不足。北大荒集团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从2018年开始布局数字农业,目前在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
一是5G互联网遍布北大荒集团113个农场,已经初步建成三中心的北大荒云计算中心,基本实现了一网覆盖垦区。第二个运用3S技术建成覆盖垦区的农业资源底图,遥感监测精度85%以上,基本实现了一图观家底。第三个是打造了数字农牧场20个,主要是示范农场,示范面积达到800万亩,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北大荒数字农业建设解决方案。第四个建成规模化国产农机智能装备示范农场8个,示范面积达到1.8万亩。第五个自主开发了北大荒农服APP,提供了涵盖农地、农贷、农机、农险等11项农业生产要素全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平台注册用户达到58万家,农业投入品的品种达到654个,其中有480个种子,农药9个,现在有九家银行进入平台。线上贷款超过120余万元。下一步在集团提出的二次创业新征程上,集团上下正在发挥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和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优势,广泛开展面向小农的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22年北大荒在黑龙江省以内和安徽、陕西、新疆等地建成了区域农服中心23家,去年实现了社会化服务5270万亩次,已经超过我们本身的面积。今年区域农服中心已经达到了25家,北大荒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年将达到7800万亩次,到2027年有望突破3亿亩次。
抓住农业强国建设的良好机遇,北大荒集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展现了勃勃生机,希望在未来的中国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发挥北大荒的力量。
未来北大荒集团将依托垦区的应用场景、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核心优势,我们的应用场景适合规模化,特别是在数字农业建设,物联网企业都愿意到黑龙江去,因为我们有大的应用场景。推进社会化服务的过程是改造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代耕代种,它是一场农业革命,在这场农业革命当中,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又要把先进的数字技术引进来,推动我国数字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北大荒愿意用我们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客户、朋友、厂家围绕着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可视化管理等方向,着力开展卡脖子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努力把北大荒建设成为国家数字农业先行示范区和北方农业大数据中心,为全国的数字农业发展输出北大荒的农事,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为农业社会化服务贡献北大荒的力量。谢谢。
朱先春:
下面有请中国农机推广协会陈生斗会长分享一下。
陈生斗:
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参加这个活动学了很多东西,主办单位精心准备,我的印象是去年筹备,由于疫情推到现在。今天有领导的政策解读,有专家的专题报告,还有地方的模式分享,还有各位大咖的经验交流,使我们参会学到很多东西。
我本人过去长期做技术推广,那个时候主要是搞公益性推广,现在谈到社会化服务,李老师说1.0、2.0、3.0,过去是公益性为主,中间是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服务本身要有收益,服务对象也要有收益,如果没有收益的话就不可持续。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我认为它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经验都是如此。美国不到2%的人从事直接的农业生产,但是为农业服务的人员占到15%。我们国家也在走这个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因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无论从经济学角度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家对这方面是越来越形成共识。
这些年我们协会也要适应形势的发展,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协会内部有20个分支机构,比如土壤、肥料、节水分会等等。这些年为了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门成立了数字农业分会,成立了现代农服促进分会,就是搭建平台,成立这些分支机构,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第二是创新方式,组织有关的活动推进社会化服务。比如说召开现代农服大会,举办数字农服讲座。组织现代农服或者数字农服培训,到今年下半年准备组织现代农服的展览、展示,总的来讲通过各种活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是宣传,示范引领推进社会化服务。积极向农业农村部推进我们协会的会员单位,好多我们的会员单位在各地创造了模式,做出了成绩,我们向部里面推荐,他们也获得了全国社会化服务的先进单位称号。
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
一是要坚持政府引导。我在部里面工作四十多年,这些年国家无论是地方文件还是其他专题文件,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连续地、密集地进行部署,密度比较大,政府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
二是要坚持合力推进。除了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外,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也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地方政府也作出具体部署,还有社会的力量、企业的参与,一起来推进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
三是要坚持积极探索,也就是要多元化发展。这次会议北大荒也进入了,原来是中化,有的专家报告前些年走的路子跟国外差不多,加拿大的加阳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比较大的农业服务公司,四川云图农服也探索了实践。
北大荒作为二次创业,他们看好了这个大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北大荒有很多优势,谈现代农业,我建议大家到北大荒去看一看,我记得回良玉副总理在管农业的时候,当时跟拖拉机手对话,总理说天气很热,注意不要中暑,驾驶员说报告总理,我的驾驶室有空调。北大荒的拖拉机,我也在田间驾驶他们的机器。说个体会,那个机器比我开小车还轻松,加油都不需要踩油门,就按加减号。北大荒的现代农业既是中国的标杆,就是拿到世界上也是顶级的。美国和其他地方我也去看过,北大荒的农机装备、现代装备确实是一流的,当时我们看了很震撼,他们的大豆和水稻都很震撼。大家说他们那里很好,但是我们学起来很困难。汪洋当总理以后,农业的现场会很多放在四川去开,中国的情况多种多样。说多了,北大荒从业农服增强了搞好农业的信心,北大荒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加入使我感到信心倍增。
最后,坚持宣传引导。现在有共识,大家也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了解到的现在服务的能力还不是太强,服务的面积有限,有些服务还不规范。我了解到原来组织服务的很好,但是服务的过程中有些服务经费不能兑现,服务合同不能兑现,影响到服务组织的发展,这也是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另外,好的典型要大力宣传。专门为粮食服务的,我认为国家还会制定专项优惠政策,有些市场能办就引导市场去办,国家要粮食安全,农民要收入,国家在政策方面下一步会进一步完善。相信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农业服务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同时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农业强国的建设发挥它更大的作用。谢谢大家。
朱先春:
谢谢陈会长。下面请农业农村部的李处长分享。
李世武:
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是来自部里合作经济指导司社会化服务处的。今天听了一天的会,有各位领导的政策解读,还有专家报告,还有来自基层一线的模式介绍,收获非常多,听了以后非常震撼,今天下午想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民群众在基层的创造,不是政府部门凭空创造出来和想象出来的。这几年的实践一再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它就适合我们这个国家大国小农的背景下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所以说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践证明的,有旺盛生命力的一条路子。
这是农民的创造,因为是农民的创造,作为政府部门在推动工作的时候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今天张总师作政策解读的时候,核心观念就是坚持市场导向,讲求的是公平竞争。现在有些地方或者有些主体有一种冲动,就是贪大求快,不够条件,所以张总师在大会上也讲到了,一定要坚持市场导向,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政府部门的工作定位就是要引导、推动、规范、扶持,不是搞行政推动,不是搞一刀切。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模式,不是说拿这个模式就可以包打天下。
第二个体会,刚才听到很多专家讲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为什么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在大家有个共识,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规模经营是基础,一家一户很难实现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研究来研究去,张总师上午也讲过有两条路径,其实是农民群众的创造。第一种路径是土地流转,现在有几百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他们把土地经营权流转过来,通过规模化,使他能够购买先进的农机具,使用先进的技术,在这片土地上就实现了现代化。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探索出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社会化服务也能够实现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是把一家一户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共性的需求,他自己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环节交出来,你有这样的服务主体给我提供服务。服务主体面向这些农户搞服务的时候也需要有一定组织程度的农户,一家一户,东面一块,西面一块,他要搞服务也不划算。所以在为农民搞服务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农业的规模经营。
两种规模经营有本质性的区别。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经营权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上,生产经营就是自负盈亏,他要付租金,自己花钱购买农机、农资,还没开始种地就有非常大的支出,很多主体不堪其重,越到极端天气有风险的时候,比如遇到水灾、旱灾或者粮食价格大跌的时候就经营不下去了,就跑路了。
社会化服务搞规模经营,经营权还在农户或者在某个主体手上,我不流转你的经营权,你需要什么服务,我就给你搞服务,我还要跟你收取服务费,你这块地能产出多少产品,需要保证什么质量,在合同当中进行约定,包括遇到自然灾害风险,不可抗力的风险,产生的损失怎么办?要在合同里进行约定,这是两个本质性的区别。服务主体就是搞服务,这片地产多少是你的,我要收取的是服务费。
所以我理解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核心追求的是规模经营带来的总收入,比方说流转了1000亩地,这一亩地产900斤,但是这1000亩地总的收入对我来说够了,他的核心追求是规模经营带来的总收入,一个老百姓包了地,一年挣三五十万觉得足够了。至于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我觉得他不会放在第一位。
社会化服务形成的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主体跟生产主体的目标追求是一致的,追求的是生产效率,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钱。因为服务得好,种一亩地产出更多,才能收取更多的服务费,可以体现出我的服务价值。现在的社会化服务生命力更加顽强一些。
我们有体量非常巨大的农业服务业的市场正在形成,市场里面不外乎两端,一个是生产端,一个是需求端。生产端现在有100多万个服务主体,而且还有很多主体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生产端的迫切需要是了解对象在哪里。需求端就是生产主体,这个体量更大,我们有亿万农户,他们需要掌握什么信息,他们想要了解谁能够给我提供服务,能够给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价格大概是什么样。在服务市场很小的时候,比方在一个村,服务主体和生产主体打个电话拖拉机就过来把地耕了,对接完成。现在是全国的生产,刚才讲到从内蒙到河南到安徽,这么大的区域要找各种各样的主体,市场在不断扩大,这个时候对数字化的技术、信息化的平台要求是非常迫切的。你打电话不行了,发微信也不行了。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在很多年前张总提出一个理念,像打造滴滴快车一样,打造一个全国性的滴滴农服,服务端和生产端的对接。想打造滴滴农服,委托赵春江院士打造了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现在已经建成在全国推开。最基础、最核心的功能非常简单,就像打车一样,打车的人要找到车在哪里,农业生产者通过这个平台要找到服务主体在哪里,要买农资的话,农资企业在哪儿,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这个平台在基础功能实现、能够吸引大量服务主体和生产主体以后,它开发了很多功能,比如农资的供销、金融保险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我们现在在指导相关方面打造滴滴农服,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生产主体之间的对接。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了,现在很多服务主体,比如河南的老总讲到,面对很多的相关方,他也需要这样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平台管理。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应用。假如说在座的有在开发或者建设或者运营特别好的平台或者模式向我们推介,我们也可以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进行推介。我就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朱先春:
谢谢李处长。今天这个大会开头由张总师开头,结尾李处长作了总结。服务性的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是不同的,服务主体的需求和经营主体的需求对接,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未来农服发展,尤其是数字农服发展非常重要,这个只能由数字技术、物联网、互联网来完成。今天的数字农服提出这么一个课题,农民日报也是一个服务主体,做软件、硬件、平台,也在紧锣密鼓做好服务。农民日报是做媒体的,希望大家一块交流,今后有更多机会跟大家一块交流,大家相互认识,实际上也是相互服务的,北大荒也需要浪潮、京东,相互之间是服务,相互之间融合在一块,为中国农业服务,中国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事业肯定能够实现。
谢谢台上在座的各位,也谢谢台下已经分享过的专家,还有来自各地的朋友,谢谢大家!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结束—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