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要发展,但不唯分红论高低。”回顾16年来村子的“蝶变”之路,广东佛山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话语铿锵、信心十足。2007年至今,紫南村由一个人均分红几百块、集体上访事件频发的“落后村”,发展成为村集体收入1.2亿元、人均分红超1万元、人均纯收入超10万元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重塑乡村“形骨魂”的高质量发展“三字诀”。
紫南村因位于南庄镇紫洞圩南面而得名,与珠三角地区众多村庄一样,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紫南村也先后在村办企业、土地出租的大潮中积累了发展的“第一桶金”。但长期以来,由于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民并未享受到发展红利,一度出现一年内50人以上集体上访16次的情况。
紫南村貌俯瞰
2007年,南庄镇党委邀请当时在贵阳从事家具生意的潘柱升回乡主政。“衡量基层党组织工作抓得好不好,就看说话有没有人听、做事有没有人跟。”上任伊始,阅历丰富的潘柱升就从股权改革入手重聚民心、重塑威信,通过土地确权、固化股权,理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权关系。集体土地经过统一规划,硬件设施和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提升,成功引进包括3家上市公司、26家规上企业在内的60多家优质企业落户,为全村产业发展奠定了“骨架”。
“目前来看我们村的分红水平在佛山只处于中游。”据村干部介绍,出于防止选举腐败、滋生惰性等考虑,紫南村并不片面追求分红年年增加,而是将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民生保障的村庄“塑形”工程。在紫南村,全域铺设柏油马路、“空中蛛网”消失不见、天然气进村入户,同时,全辖区15个自然村实现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标准篮球场、休闲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全覆盖,为村民群众创造了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2016年,潘柱升被中央文明委评为“中国好人”,他提出:“要以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村庄”。紫南村由此开始以“仁善”文化铸造乡风文明之“魂”,通过连续开展“紫南孝子”“紫南好媳妇”“紫南仁善家庭”等评选活动、对口帮扶清远英德市连樟村、黔东南黎平县佳所村,演绎了一个个敬爱乡里、携手同心的动人故事。
紫南村荣誉墙
高品质的乡村建设,为紫南村“转换赛道”提供了基础。如今,当地开始谋划以乡村文旅作为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打造旅游水道、创作实景演出项目等,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潘柱升表示:“发展文旅产业,不能理解为关起门来收票,而是要打造一个家家来创业、人人当老板的共同致富平台。”
今日紫南,是佛山市以农村改革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今天珠三角地区乡村面临的情况,可能会为明天内陆乡村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佛山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佛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不断改革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起全市统一、分区应用的村集体“三资”管理智慧平台,同时,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与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合作,持续增强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发展潜力。
“不怕你没车没楼,就怕你没紫南户口。”当地流传的民谚,诉说着当今紫南的欣欣向荣。一个以党组织建设为龙头引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为动力引擎、共同富裕为目标追求的现代化村庄,正在南粤大地散发着独特魅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赵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