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浙江武义:产业联建探索富民强村“最优解”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沅津
  • 作者:吕柳燕
  • 2023-06-12 19:43:46

“年轻的时候,我进过工地、做过装修、跑过运输,在城里打工就打了二十多年。后来因为生病,我回到村里,种点地自给自足。正是村党支部定向帮扶我们这些有再就业意愿的老年农民群体,让我现在每个月工资加上田地入股分红能拿三千多。现在我每个月手里的余钱比在城里打工时还多。”近日,浙江省武义县王宅镇吴山下村农民葛大叔乐呵呵地说道。

去年4月,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由王宅镇党委牵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武义县供销联社、武义农商银行、吴山下村党支部组建四帮一共富党建联建体,把农民的劳动力、农村的基层组织、农业科技、供销渠道、资本合而为一,建成希望田园共富工坊,流转土地500亩,建设15个基地育苗大棚和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种植水果玉米、水果南瓜、香薯、香瓜、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并以工资性收入和股份分红模式,吸收村内银发劳动力及低收入农户加入生产种植。

乘着共同富裕的浩荡东风,吴山下村盘活农村的存量资源,激活“沉睡”资源,村集体经济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但如何有效破解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可持续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吴山下村党支部积极建立村集体资源清单、农产品市场需求清单、“希望田园”项目清单,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通过社区团购、配送中心订购、网红电商直播带货等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虽然好产品离不开好的销售渠道,但更离不开产品自身附加值的不断提高。”吴山下村村书记王科利说道。为此,吴山下村以“希望田园共富工坊”项目为抓手,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农业,积极推进建造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冷藏保鲜库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数字化智慧农业,建设1800平方米智慧大棚,引入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推进农作物管护智能化,提高产品产量和利润。

截至目前,吴山下村已建设4000多平方米大棚育苗基地,1个智慧化大棚,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每亩收益从过去的几百元增加到现今单季超过2000元,单季玉米增收超过8万元,单季水稻产出近百吨。预计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带动村民务工就业1000人次,农户增收达到20万元。

“近年来,武义县充分结合地方实际,通过党建联建、村企共建等共富模式,打造了一批惠民共富工坊。共富工坊以党组织为纽带,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助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将美丽乡村的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武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吕柳燕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