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距离云南省澄江市抚仙湖畔不远处的大山里,勤劳的海口镇松元村石门村小组村民正在烟田里如火如荼地抢抓节令破膜掏苗,酷热难耐的高温天气丝毫不影响大家在烟田里的劳作,一个月之后,这片如红色画布的土地上将被整齐有致的绿色布满。
澄江市海口镇松元村委会石门村小组片区如红色画布的烟田。李梓瑞 摄
云南省澄江市海口镇松元村委会石门村小组是一个建于明末清初的彝族聚集村,坐落在两山之间,因进入村子的唯一道路口有石头把门,故而唤为石门村。贫穷、闭塞是多年前石门村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如今,走进石门村小组,一幅崭新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幢幢老旧的房屋已翻新改造、平坦的柏油路延伸至村子里家家户户……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帮扶和烟草行业的科学种植技术推广帮助下,石门村小组烤烟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种烟效益提高,这个古老彝村已经焕然一新。
烟草部门在海口镇松元村石门村小组建设的水窖。龙清文 摄
技术到田 科学栽烟
山高路陡地贫瘠,烤烟便成了这个古老彝村的支柱产业。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烤烟种植效益始终不理想,“多亏那年烟草专卖局推广的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几句话的时间,负责石门村小组片区的烟叶生产技术员卑永金已经从膜下掏了好几棵小烟苗出来了。2013年,为有效帮助当地烟农提升烤烟种植水平,澄江市烟草专卖局将具有节水抗旱优势的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作为引导烟农迈向科学栽烟的第一步。“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是充分利用水、肥、气、温、光、土等自然资源和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解决前期干旱影响而促进大田适时早栽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具有降低病害风险、节水抗旱和提高烟叶产质量等优点,是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澄江市烟草专卖局生产科技室主任王惠芝介绍说。“每年移栽结束后烟草专卖局都要定期召开不同环节的大田管理培训会,涉及科学移栽,还涉及科学管理,封顶打杈、烟叶优化等内容,这田间管理处处都是学问啊!”卑永金感叹道,“因为使用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抗旱移栽保苗浇水与常规移栽相比,次数减少了、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提高了烟苗成活率、病害也减轻了不少,有些村民反映,烤烟亩产提高了近三十公斤呢,科学果然是第一生产力啊!”
设施先行 乡村振兴
“我们小组之前的土地都是“巴掌地”,但在2020年集零为整,兴建了500多亩的高标准农田,还修了十多公里的机耕路,烟草专卖局前前后后为我们修了788个小水窖,18个烟用蓄水池,这都是我们村能年产十多万公斤烟叶的保障。”石门村村小组组长卑春华说起烤烟来也是有说不完的话,烟叶实现高质高产,烟叶收购价格也在逐年提升,村民们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烤烟+麦”“烤烟+荞”的轮作模式也获得了成功,红土地变成了聚宝盆。
2005年至今18年时间内,烟草部门出资烟水设施建设资金340余万元在海口镇松元村委会石门片区兴建水池、水窖、管网等烟草水利设施项目800件,覆盖面积超5000亩,有效帮助石门村解决了生产“用水难题”,为石门村烤烟产业发展打下了“硬件”基础,铺就了乡村振兴奠基石。
“今年我们小组共种植1692亩烤烟,全部是采用膜下小苗移栽方式移栽,成活率很高,虽是大旱之年,但健全的烟草水利设施帮了我们大忙,抗旱保苗用水有保障,天大旱,人大干,有了好的开头,今年也一定是一个丰收年!”石门村村小组组长卑春华笑开了花。
作者:龙清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