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东坪村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动员群众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2年,全村共发展庭院经济23户,实现庭院经济增收500余万元。
春赏花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沿着东坪村主街道一直往西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致的农家小院,这便是28号庭院“盛唐庄园”。门口栽植着几行枝繁叶茂的杏树,明媚的阳光照在树上,投下斑斑驳驳的影子,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向远处不断延伸。院子里各种农用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规划有序的窑洞民宿一字排列,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勾画出一幅清新的山水田园图。据户主杨发展介绍,当初改造这座院子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在这里感受到一份浓浓的乡愁,于是他利用门前屋后这块地方,引入家禽养殖、薰衣草种植以及月季花观赏,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复合性,打造农旅融合田园观光综合体。“没想到这座小小院子,竟然给我带来很不错的经济收入。”杨发展感慨地说道。
夏纳凉
绿树浓荫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东坪村10号庭院“静心苑”掩映在一片浓荫深处,踩着绿色的地毯,穿过长满爬山虎的院落,三两棵杏树下摆着几张古香古色的桌椅,户主于玲玲一边上菜,一边笑意盈盈地招呼着客人。作为东坪村最早发展庭院经济的代表,于玲玲从2007年发展特色农家乐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谈及庭院经济的优势,她说村上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人也不愿意出去,相比较之下发展庭院经济最合适,在自己家里就能实现增收致富。于玲玲指着一排排自然古朴的窑洞民宿如数家珍,这8孔民宿窑洞一到夏季必须提前预订,每晚收费一百多元,让游客感受到满满的农家情怀。就是靠发展小小的庭院经济,2021年于玲玲全款给儿子在咸阳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
秋品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东坪村1号庭院位于新村中心位置,院落环境优美,接待规模最大,一次可接待游客200余人。户主郭宁人干练,厨艺高,平时爱钻研,经常推陈出新,并多次在袁家村举办的乡村美食大赛中获奖,她的经营宗旨是“用天然真材实料,做真正农家饭菜”。每到金秋时节,东坪村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连空气里弥漫的都是香甜的味道,游客们大多是回头客或熟人介绍来的,在这里享受乡村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美味可的农家饭菜,还可以免费采摘绿色纯天然水果。据郭宁介绍,一进入九、十月份,来这里吃饭的、采摘果子的游客把东坪都能挤满,她忙得连坐下来说话的工夫都没有。接待旺季,她家每天接待游客200余人次,日收入9000元左右。
冬煮雪
翻经觅句无尘事,坐对尤宜雪煮茶。东坪村19号庭院“杏香缘”是村上唯一冬季营业的庭院经济示范户,人气最旺,生意最火爆。户主任志敏是昭陵镇任池村的返乡创业者,之前一直在咸阳从事餐饮行业,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经过多方考察,他把地方选在了东坪村。有着商人的精明头脑,有着本地人的热情厚道,任志敏对原有的院落进行改造升级,庭前杏树婆娑,院内窑洞风光,加之独有的乡村风貌,质朴的农家生活,让游客流连忘返。据任志敏介绍,因为东坪村海拔高,冬季较为寒冷,村上其他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只经营春、夏、秋三季,他家因为有蒙古包和土火炉,即使冬季依然会吸引大批游客。该户发展庭院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吸纳周边及村上14名劳动力,人均月工资3500元。
“庭院虽小,‘钱’景无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鼓励和引导全村更多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东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发展表示。
作者:张美妮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