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和丘陵占贵州土地面积的92.5%,耕地零散破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长期处于全国末位,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贵州省委、省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要求,抢抓“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机遇,通过标准化建设农田、差异化研制机具、规范化组织生产、精准化补贴资金,着力提升耕地宜机性、农机适用性、农艺匹配性、政策引导性,推动山地农机化加快发展。到2024年,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标准化建设农田,提升耕地宜机性。将农田宜机性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核心指标,加大农田整治力度,大幅提升耕地宜机性。分类型定标准。研究制定《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理整治技术规范》,按照坝区、缓坡、陡坡三种类型,分别制定地块进出坡道、沟渠布局、田间道路技术标准,确保整治后的坝区、缓坡、陡坡小变大、弯变直、坡改梯,地块面积分别不小于3亩、2亩、1亩。多渠道增投入。省级财政配套13亿元,足额配齐每亩1500元建设资金。加大与邮储银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利用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标准从每亩1500元提高到4000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秋冬大会战,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60万亩。严监管保效果。将宜机化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评审和验收的重要指标,项目设计方案由农业农村厅统一备案审核,项目验收实行县级初验、市级验收、省级抽查。对设计不达标、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确保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地块平整、道路相通、沟渠相连、机具能进、宜机耕作。
差异化研制机具,提升农机适用性。聚焦丘陵山区小型农机具缺乏、功能单一等短板,加大技术引进和本土制造,不断提升山地农机供给能力。引进成熟技术本地造。引进长沙桑铼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和常州亚美柯水稻播种机、插秧机整套技术,在我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单位詹阳重工制造,迅速生产适宜我省丘陵山区春耕的紧缺机具。短短一个月,已生产水稻插秧机46台、水稻播种机34台、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30台,全部投入繁忙的春耕生产。改进大型机具保障需求。聘请华南农大罗锡文院士、中国农大宋建农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组建由詹阳重工、贵州山地农机所等单位组成的技术攻关组,对国内外先进的大中型马铃薯收获机、高粱收割机等农机具进行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改造,以适应我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需要。研发特色机具强支撑。聚焦贵州茶叶、辣椒、蔬菜、中药材、刺梨等特色产业机械化需求,加大技术研究和中试试验,力争在辣椒机收、茶叶机采、刺梨机摘、中药材初加工、竹子加工、蔬菜预处理以及特色预制菜肴等农机具研发上率先突破,为我省特色产业农机化发展提供支撑。
规范化组织生产,提升农艺匹配性。加大适宜农机作业的品种、技术推广,统一种植模式,以规范化农艺匹配农机作业。统一宜机品种。依托绿色高质高效、耕地轮作等项目带动,推广“川优6203”“宜香优2115”“金玉579”“金玉932”等长势熟期一致、适宜机械作业的水稻和玉米品种200万亩以上。加快辣椒、刺梨宜机化品种选育,推广辣研102、贵农2号等株型整齐、果型一致、适宜加工的品种100万亩,拓宽农机应用范围。统一良法良技。推广水稻钵盘、毯盘育苗技术和机械化插秧,实现机械化移栽100万亩以上。推广大豆玉米机械种肥同播、“2+3”“2+4”带状复合种植、化学控网等技术模式,在8个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示范,示范带动面积30万亩。统一社会服务。依托55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38家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个百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田和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领办示范田中,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推进“机器换人、托管服务”,示范点全程机械化率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
精准化补贴资金,提升政策引导性。优化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政策,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补贴范围,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引导性。完善补贴目录。将中小型大豆玉米一体化精准播种机、水稻钵苗播种流水线、无人植保航空器等纳入我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满足我省丘陵山区农机作业需要。拓宽补贴范围。省财政新增4500万元,市县财政新增超3亿元,用于水稻全程机械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累加补贴和应用补贴。今年新增补贴农机具3.5万余台套,直接受益农户3万余人。创新金融服务。会同省农担公司、工商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实施“农机贷”融资担保服务,提供授信额度5亿元,对经营主体购买农机具提供融资信贷支持,缓解经营主体购机资金压力。
作者:安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