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湖北省十堰张湾区文武沟村山青水绿、白墙灰瓦,繁花似锦、如诗如画,宛如一幅亮丽的山河锦绣画卷。
近年来,在湖北十堰市委编办、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下,湖北十堰张湾区文武沟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生态为底色、文化为内涵、善治为核心、富民为目标,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强底子”“靓面子”“美里子”,用一点一滴“小”改变,造就了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迈向“处处美”的幸福蝶变。
党建引领,解锁乡村蝶变金钥匙
“都是党的政策好,有了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和帮扶,才让我们生活一步一步好起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文武沟村村民兰善喜说到。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干部的实干。据了解,工作队驻村后,迅速找准职责定位,深化配角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协助村“两委”带头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在谋划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找举措、谋思路,真正把村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文武沟村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红色联盟”,建立市委编办、黄龙滩电厂+驻村工作队+党支部的“2+1+1”的常态联系机制和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1+1+1”组织体系,全面延伸组织触角,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米”。同时,实行包联单位党员干部轮流驻村,参加村场院会、党员会,共谋村级道路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汇聚集体智慧,共破发展难题。
十堰市委编办、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文武沟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共同商讨文武沟村发展规划
理念一变天地宽。驻村工作队还组织村“两委”干部赴山东曲阜、湖北竹溪肖家边村、郧西沙沟村等地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走出去拓宽思路、寻找差距,帮助村干部开阔新视野、转变旧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产业驱动,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驻村工作队结合该村地理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实际情况,确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打造“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据市委编办驻文武沟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郭正森介绍,2021年以来,他们积极向上争取村级道路项目资金,硬化村内道路8公里。伴随着村内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庄一天天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村级道路提档升级前后对比图
为巩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文武沟村先后6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讲解和传授油橄榄、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管护技术。目前该村通过加强管护,整治修复,适度扩量,已发展油橄榄120亩、油茶150亩、核桃200亩,木本油料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同时,该村积极谋划推进民宿观光旅游基地等产业建设,开办农家乐、电子商务超市,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文武沟村各产业项目带动60余农户受益,户平均增收0.5万元,较2021年增长59%。
山水之间一望无际的油橄榄基地
“下一步,我们还将用好用活9200余亩的森林资源,以“森”为题,从“森”着手,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民宿、采摘游玩等文旅产业,倾心打造城市“生态氧吧”和“市民休憩地”,文武沟村党支部书记孔令生高兴的说到。
文化赋能,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武沟村全村户籍人口679人,孔姓占比逾80%。据文武沟村祖辈相传,三百年前,孔子六十八世孙孔传仪、孔传仙兄弟自山东曲阜迁徙至此。据此,文武沟村以挖掘和传承孔子文化为核心,建成“孔子语录长廊”“孔氏私塾”,讲好“文武状元”传奇故事,并加快建成村史馆,筹备文武沟村首届“孔子文化节”,打造具有文武沟村特色的文化品牌。
同时,该村注重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强大功能,有效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篮球场等场所资源,打造“开放式”实践阵地,全面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
在村“两委”的组织下,该村动员村民成立文体队、秧歌队,通过开展村BA、乡村马拉松、播放露天电影等活动,组织“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共建共治,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还在于广大群众参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前提下,以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目标精准化、治理方式多样化为抓手,推动乡村治理的末梢延伸下沉, 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不断优化议事决策机制,切实听民意、解民忧,提升治理效能。
召开场院会讨论村级道路提档升级、乡村环境整治
在村级道路建设、产业项目规划、人居环境整治中,文武沟村召开场院会、党员群众代表会,共谋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区分和养老、文化、娱乐等设施的合理布点规划,提升村庄规划适用性科学性,把“村里想做的”和“村民想要的”结合起来,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在村级重大项目建设中,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成立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日常管护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项目建设公开透明。
“我们还探索实施积分制管理,强化积分制评比力度,广泛开展“十星级党员”“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让每名群众都站在美丽乡村建设的“C位”,文武沟村党支部书记孔令生说到。
作者:何亚丽 胡政武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