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交流经验 汇聚力量 以绿为笔描绘祖国北疆亮丽生态画卷

2023-07-29 14:19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倪杨金子

7月27日,国家发改委、林草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部门、有关重大项目单位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阿拉善,实地观摩阿拉善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成效,共商绿洲生态保护、科学防沙治沙、构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大计。

记者:刘欢

大漠起翠屏,绿带锁黄龙,七月的阿拉善万物葱茏,生机盎然,目之所及,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净土、绿地的生态画卷,展示着阿拉善盟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执着追求和显著成效。与会代表一路看、一路听,用心感受我盟荒漠化治理工作亮点纷呈、多点发力的绿色蜕变。

阿拉善盟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沙化土地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的50%,是建设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区域。

我盟通过以生产生活集中化、集约化促进生态治理全域化,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荒漠化治理,以营造全社会参与荒漠化治理的方式,取得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程度持续减轻,风蚀减轻、沙尘天气减少,草畜平衡基本实现,植被建设稳步推进,湿地修复成效斐然,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沙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良好成效,形成了荒漠化综合防治的“阿拉善经验”。


记者:刘欢

这就是荒漠化治理必须保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定力情怀,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尊重自然、科学防治的思维举措,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强力推动的行动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形成共同参与、联防联治的防治合力,调动各方积极性,最终实现山清水绿映蓝天,大漠处处美如画的壮丽景色。

北京市发改委区域发展处三级主任科员 马西国

深切感受到阿拉善盟政府和人民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用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在极端艰苦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探索出了一条阿拉善的荒漠化治理模式,成效十分显著,值得我们深入借鉴学习。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发改委副主任

王玉锁

阿拉善盟实施的生态项目,对当地的荒漠化治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能够参加今天的现场会,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既要生态绿色,又要生态财富,阿拉善盟大力实施“企业+基地+科研+合作社+农牧民”的产业化模式,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肉苁蓉、锁阳等珍贵物种为金色戈壁带来了勃勃生机。“十三五”期间,全盟生态沙产业产值达199.5亿元,成就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丁国栋

防沙治沙必须要和产业结合起来,这样才有持久性,才能延续下去。阿拉善的产业发展,在全国沙产业领域都是走在前列的,也希望沙产业按照科学的规律更好地发展。

浙江省宁波市发改委农经处处长 陈莉萍

整个产业链最终转换为牧民的创收,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延伸,这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

防沙治沙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阿拉善盟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沙治沙,截止2022年,全盟社会化造林累计吸引社会资本3.7亿元,社会化造林面积达140万亩。

宁夏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处长 张顺倩

阿拉善盟在生态建设当中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群众,通过先建后补的模式,带动群众参与生态建设,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宁夏去好好研究、好好学习。

阿拉善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阿拉善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围绕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目标,1980年建盟以来,累计治理荒漠9100多万亩,形成了科学有效、独具特色、效益良好的荒漠化治理模式。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发改委副主任

李文华

深深体会到阿拉善人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大任务”的工作非常到位,体会到阿拉善人民发扬蒙古马精神,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生生不息地去做这么壮观的事情的艰辛不易,我深受感动。

江苏省发改委农经处处长 唐勇

通过这么多年的辛勤劳动,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进行植被恢复,真的不容易。我觉得的确是花了很多的成本和劳动力,特别是这些治沙人的精神值得让我们学习。

在看中比、在看中学,既开阔了眼界,又启发了思考。与会人员表示,这次实地观摩,不仅是工作成绩、亮点展示的大平台,也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大课堂,回去以后,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融入阿拉善防沙治沙的好经验好做法。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农牧林经济科科长

陈世奇

沙漠阻击战打得非常好,有好经验的交流,也有一些先进治沙管理的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兄弟盟市去学习,也将带到工作当中去,推动呼和浩特生态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欢 昕冉 永丽 文洁 苏佟 武超 常涛 涛逸 巴托 呼贝泰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