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巴嘎那:“开”上飞机去种地 “耍”着手机放牛羊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王鑫 王琪等
  • 2023-08-01 08:46:33

在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乌审召嘎查,有这样一位牧民,他一部手机和一架无人机便将家中260多亩耕地、500多只羊、80多头牛打理得井井有条。

见到巴嘎那时,他正准备使用无人机为自家玉米地打药,高温多雨季节,正值玉米病虫害高发期。只见他娴熟地为无人机展开机翼、装上电池、启动螺旋桨。随着桨叶轰鸣,无人机冲天而起,向目标飞去。不到一小时,无人机稳稳落在他面前,260多亩玉米地的打药工作便已完成。

作为嘎查里第一个使用无人机的人,巴嘎那一边收罗着无人机,一边讲起了他的故事。以前,家里种着几亩薄田,为了给牲畜补充饲草料,全家人头顶烈日,翻地、播种、收割一忙乎就是大半年。他那个时候就想,如果能有机器替他们完成这些营生,那该有多美!如今,20多年过去了,梦想照进了现实,在他家,搭载北斗导航的拖拉机、播种机、自动拌料机等现代化机械应有尽有。

牧场上,巴嘎那同样实现了“云端放牧”的现代生活,凭借一部手机,即可远程为牲畜操作饮水设备,视频监控放牧情况,让草原深处的传统牧业向智慧牧业华丽转身。今年,他家又新上了系统,手机上就可以实现农田灌溉远程控制,这下,连最耗时费力的浇水也能一键远程操控了,还能实时检测土壤墒情。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些设备,现在牧区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节省了很多人力,坐在家里就可以浇地,放牛羊。

巴嘎那的话,说出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也点出了传统单打独斗的农牧业经营方式正在向“集中经营”模式转变的现状,更是向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转变。科技范儿十足的他,立志要用自己踏出来的路带领乡里乡亲用科技改变生活。

作者:王鑫 王琪 纪鹏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