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熟,天下足。”8月16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在荆州市举办湖北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总结湖北种业发展经验,展示湖北种业振兴成果,推动科企合作、种粮结合及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视频致辞。湖北省农科院总农艺师梅书棋主持报告会。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全国有关科研院所、高校、种子协会、种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专家参会。相关会议代表顶烈日冒酷暑,现场观摩湖北种企水稻品种展示。
“荆州是农业大市,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是种业发展。”荆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周昌俊介绍,近年来,荆州市在农作物育种创新、种业产业化发展上取得长足进步,建立了监利市和公安县两个国家级制种基地,培育了湖北惠民等全国知名种子企业,研发推广了大量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优良新品种。将进一步紧扣国家种业振兴重大需求,强基础补短板,加快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荆州力量。
“粮安天下,种业基石,当下是抓好种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丛严说,种业振兴既是科技振兴,也是市场振兴,更是产业振兴。近年来,学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牵头组建了湖北洪山实验室,聚焦生物育种领域,致力于国家生物种业的全面整体提升。一批院士专家团队与省内龙头种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棉花科研创新团队曾多次到荆州太湖农场开展育种等指导工作。学校将继续紧紧瞄准企业“卡脖子”和技术瓶颈等问题,为湖北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科技创新是国有种企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构建保障粮食安全长效机制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和更大任务。”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勇认为,公司高度重视湖北的业务发展,以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湖北惠民,作为在湖北种业市场的主要运营平台。湖北惠民是农业农村部批准的首批全国经营育繁推—体化企业,成立20年来砥砺前行,累计推广面积1亿亩以上。面向未来,进入新的发展起点,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立足湖北,聚焦主业,争创一流种企,努力打造积极践行种业振兴行动的湖北标杆。
“湖北要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在种业细分领域弯道超越,打造专精特新,形成相关特色的种业产业集群,加快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肖长惜表示,近3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业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方案、实施意见,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等基础研究,推广了系列优质品种,成效可圈可点。下一步要继续谋划种子和粮食产业一体化,保障粮食等优质主要农产品规模供给。
签约环节上,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余锦平、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从严分别与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鲁礼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相关粮食加工、种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方签约代表表示,将发挥优势,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湖北种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献龙团队、植科院院长朱龙付,贵州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泽辉,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涂金星,隆平科学院院长杨远柱团队、副院长符辰建,湖北惠民公司总经理鲁礼伟等,分别在水稻、棉花、玉米、油菜、种业等方面作报告,为科技支撑湖北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